地暖好个秋

2022-10-09 4820 黎正明 澳门日报

 刚听说江西婺源晒秋景观之瑰丽丝毫不亚于春季菜花灿烂,几个挚友一拍即合,立马结伴驱车直奔婺源。

 最典型的晒秋观赏地在篁岭。一看到“篁”字,脑海中便跳出柳宗元名篇《小石潭记》开头的句子: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遂引发在篁岭邂逅竹林的期待。从山脚下搭乘缆车,顺着梯田层层的山谷上行,约十分钟便升高四百余米到达终点。穿过匾上写着烫金大字“天开篁岭”的牌楼,我们踏上进村的山路。是沿等高线开闢出来的土石便道,路旁高大的樟树松树枝叶扶苏,坡上则是茂密的竹林一直延伸到谷底:果然名副其实。

 不久便进入婺源民俗文化展览馆前的广场。门前晾挂着成串的玉米、黄豆,地面摊晒着成片的稻穀,场边摆放着手扶拖拉机和多种农具,还搭起一座舞台,周围堆满南瓜、玉米和辣椒等农产品,烘托出浓郁的秋收气氛。这里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三天前举办“篁岭晒秋穀粒多”活动的开幕式现场,难怪讲台上方的横幅还在随风飘曳。

 继续前行,路边屋舍渐增,辗转来到村口。跨过门楼即踏上贯穿全村的“天街”,石板路窄窄的,两旁则是清一色徽派民居。“白壁黛瓦马头墙,迴廊挂落花格窗”,民间流传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明清徽派建筑的特色。临街门面已经闢为商舖,皇菊、笋乾、山茶油、清明粿,各色特产琳琅满目。三楼窗前都搭起晒架,支起晒桿,放上大大小小的竹匾,摆开了晒秋的架势。

 最佳观赏点在天街尽头坡顶的晒工坊,登上楼顶,篁岭村壮丽的晒秋景观尽收眼底。海拔一千二百余米的石耳山脉北支在这里蜿蜒,形成一个坐东朝西的山谷。从谷底到山脊盖满古朴的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约可分辨出十来个高低不等的层次。从晒工坊窗口俯瞰,家家屋顶黛瓦乌亮,外墙洁白纯净;户户窗前晒桿伸展,晒匾铺陈。晾晒的辣椒、玉米、黄豆、南瓜、芸豆,呈现出红黄褐白的缤纷色彩,在绿树黑瓦白云蓝天的衬托下,构成一幅宛若仙境的天然画卷。

 是篁岭村的曹氏先祖发现并培育了这片世外桃源。源自上古时期祝融和姬姓后裔的曹姓,早年主要居于山东,从唐末藩镇割据开始,为躲避乱世而逐渐南迁,北宋建隆年间来到婺源,景德年间徙至石耳山下的大鱅。《曹氏家谱》载,明宣德年间(一四二六年始),大鱅曹公文侃见篁岭风水适宜,遂迁来定居开发,被后人尊为建村始祖。六百年岁月流驰,弹指一挥间……

 艳阳西斜,金黄色的光焰慷慨地洒满山谷。篁岭村晒秋现场人头攒动、热气腾腾的景象显然与稼轩公名句“天凉好个秋”意境有异,于是借古喻今,改动两个字来概括眼前盛景:“地暖好个秋!”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954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