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接住小孩子
2022-10-02 1133 王光波 澳门日报
入夜后,许多蟋蟀在荒地上叫。雨刚停,或许有些积水,蛙鸣和蟾蜍也叫个不停。那块野地几好,但四周都是公地铁网拦住,会有流浪犬进出,许多野树野果,有蛇。儘管生态样貌丰富,没有公众参与,这依然不足以成为一所“自然学校”。
多年之后,许多工程在此发落,后来这里成为图书馆、超市、社区中心、停车场、游泳池、公园、学校。有的地方大门紧锁,居民不得其门而入。陆陆续续,许多空间开放予公众自由使用。我所珍爱的澳门市政最难能可贵之处,是当建设一旦完工,社区各个不同阶层的居民,都能尽力使用它、完备它(它们或许细节上不太完美,天知道我像关爱自己的家屋一样,多少次投诉/提醒过工程细部)。
而使用频率最高的,会是小孩,或许家庭机能欠缺、或是学校难以在课后看顾。他们流连在这些市政设施中,在公园玩,在开放的校园图书馆、球场、运动场与游戏场,在展演的剧场空间,就有机会健康长大。
孩子们穿梭在这些空间里,必须遇上善良的人:策展人,如街头钢琴计划、社区艺术计划、社工团体带领的阅读共聚。街坊,如借出球拍的叔叔阿姨、邀请孩子加入球赛的家庭、在图书馆愿意拿起书陪着孩子们一起读书的父母。以及,去思考这些“原本与自己无关的小孩”,他们未来人生的规划者,去构想一条步道、一棵古树的去留、一段水流的声音,蒐集这些小孩快乐的时刻,也保护他们痛苦的时刻——规划者会确保孩子们受苦时,看得到前方亮起求助的动线。
遇到这些微光,有许多小孩健康长成可爱的少年,心里叨唸着“太好了……太好了……”,颤抖并继续祝福。
川井深一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