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带刺的“小玫瑰”
2022-08-12 2526 萧竹惠丹 澳门日报
每次提到带刺的青少年,我便想起小王子的玫瑰——那带着青涩傲气,期待爱和被爱的集合体。“无仇不成父子”也许不是上世亏欠,而是彼此在乎。笔者认为,融化利刺的唯一方法是爱——非暴力沟通则教会我在不离不弃的同时,保持着安全距离:
其一,观察而不评断。青春期的孩子思想特别敏感,非常重视他人的评价。具体细緻的观察和描述,让我们放下当局者迷的主观判断,避免因不同立场而产生冲突。
其二,容许彼此表达感受和需求。无可否认,不同世代的生存环境和需求不一样。放下“一代不如一代”的主观判断,我们有望架起沟通的桥樑。急切期望自身强大,但内心却仍然脆弱的青少年特别需要父母同理——外界再多的支持和讚美,都不及在困难的时候有一句“我明白你”。
其三,请求而不强求。我最喜欢用的句型是“我担心你……”、“我期望你……”,儿子听了会笑着回应“不用担心”、“我了解你的期望,不过……”。是的!有时候父母的请求不一定如愿,情况如同孩子的请求也不一定能如愿,对于重视平等和尊严的青少年,父母更需要给孩子选择的自由。生活本来就是取捨和妥协的哲学——家长不能够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只需要协助快将成年的他们分析利弊,学会自处。
鏏 而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