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保护
2022-07-29 1895 华生 澳门日报
“社会上还有那么多正在受苦的人,还提倡保护动物?”
提倡保护动物时,这类问题就像是系统自动回覆讯息一样,带着拒绝沟通的尖锐,横在动物保护者面前。选择为某类群体的权益发声时,就必然是忽视其他生命吗?
提出这类问题的人,不见得真心关注“其他正在受苦的人”,只想透过举出更受大众同情的例子,以让自己站在道德高地鄙视他人的“选择性保护”。有人说,因为动物是动物,人是人。撇开把人与动物划清界线的论调,那为甚么当有人关心流浪汉、劳工和难民——同样身为人的权益时,也会受到同样质疑?而当关心老人和孤儿时,就很少人会转而质疑为甚么不去关心身心障碍人士。彷彿在社会里被压迫或边缘化的生命,也划分了“更值得被同情和保护”的等级。
尤其,当某些群体被视为城市的“外来者”(外地移民、劳工、难民)或“不属于城市”(无家者、流浪动物)的生命时,从一开始,他/牠们与“属于城里的人”就有了一条不可越界的心理界线。当人们稍微嗅到这些群体对自己的权益可能造成“威胁”,这些群体忽然就成了必须被驱逐的“入侵者”。
谁都无法海纳百川,我们可以承认自己的同情与保护必然有选择性,只要不以此为藉口,漠视其他不被选择的生命。回归原点,无论人或动物,当我们为某类群体、甚至某一个生命发声时,无关我们选择了和为甚么选择替谁发声,而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外的生命,认知他者正在受苦,在这个充满断裂的世界里与他者建立连结。
甚至更简单一点:在城市的一隅,我与一只街猫相遇,牠蹭了我的腿,这一刻我看见了并与这个生命建立连结,因而选择了给牠一个罐头,或者更多。
波 本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