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评审的感受
2022-04-16 4555 叶锦成 澳门日报
中小学生比赛评审不好当,不光是写作,书法、画画、演奏类也一样。并不是说评审员在相关领域上有成就,就一定能当好评审或老师,会写作不代表会教会评,加上看作品这件事人人受文化背景影响,口味不尽相同,几个评判就有几个出人意表的结果,差异太大一讨论起来,中规中矩的作品反而能排在高名次,让人很纳闷。
参赛应试不管成绩如何,就是给参与者一个奋发目标和阶段性挑战而已。对于创作,还是看爆发力和持久力,我看那么多届参加中学生读后感比赛的得奖者,也没见多少能坚持阅读写作,更莫说成为经常发表文章的写作者了。
不喜欢当写作比赛评审,主因就是我经常忍不住把这些学生作品放进自己日常编辑刊物的标準里去,用对待来稿者的心情来看参赛作品。哪怕参加了多次评审工作,至今我还是无法对那些中学作品宽容对待,遇上行文和标题不规範就抓狂——起一个吸引的题目,附一个能让人一眼看清该文要介绍甚么书的小标,这应该是基本吧?然而,哪怕得奖作品,当中也有做不好以上要求。如果是出版物的投稿,这类作品我基本都不会用心看了;若然是邀稿,我也会很无奈地帮写手通读全稿,再另起一个有重视读者阅读体验的题目。
参赛投稿、创作写作也是一种“表现”艺术,如果说表演包含着人物造型、语气、举手投足,乃至空间布局,那么写作“表现”也应该涉及到文章的方方面面——真怕我这里话放太狠又打击了参赛者的热情。反正,想想音乐比赛的参与者,歌没弹好就去参赛,对评判当然是折磨了,毕竟要在短时间内看过百人表演,而很多参赛者又都选用相同的曲目——就像读后感比赛,总有些书反覆出现,看多了连自己的判断力都开始下降,分数自然越打越低了。
陆奥雷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