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欧陆餐”

2022-03-31 2226 赵书哲 澳门日报

 如果要问上世纪五十年代,伦敦最大的特色是什么,答案应该是雾霾。一九五二年的大雾霾(Great Smog)令伦敦丧命者过万。但另一个当时的伦敦特色,是里昂街角小馆(Lyons' Corner House)。

 一九五四年,二次大战结束九年后,肉品和培根终于不用定量配给。伦敦里昂街角小馆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这家连锁餐厅是伦敦劳动阶级逃离苦日子的歇脚处。旗舰店在Coventy Street,一次可容纳两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餐厅,且五层楼中每层都有不同的主题与菜单,还有乐队演出。对劳动者而言,能在这里点一份“欧陆美食”,就如去了一趟去不起的巴黎或罗马,那是由一片麵包多士(吐司)承载的旅行。是的,全部食材都以多士垫底,不论冷热菜。

 李懿推荐的《查理曼大帝的桌布:一部开胃的宴会史》中有一段写到,王公贵族宴客时,食物都放在一块块切成方形的麵包上,这麵包就像一次性餐盘,宴会后,那些被肉汤浸泡过的油乎乎的麵包片和其他剩饭一起被放进施捨箱,施捨给穷人。

 在英国,以麵包做食盘一直延续到十五世纪,而上世纪五十年代,里昂街角小馆的欧式餐,每一盘都垫上多士,似乎是遥远地与查理曼大帝贵族们的餐宴隔时空呼应了一番。

 透过里昂小馆的维也纳、意大利餐或普罗旺斯沙律,许多英国食客第一次认识到了雅致的欧式食材,如橄榄、沙拉米香肠或火腿生菜。即便是本土菜,也被餐厅狡猾地配了法式名字——火腿番茄多士用法语写成Yokaise(祝你好运),烤牛多士这样的英式餐,被叫作Anglaise(英文)。

 里昂街角小馆是大众负担得起的高级享受,五十年代的伦敦人或游客,谁没有过在这里庆生或初次约会的回忆呢⁈

 (菜单上的历史 · 二)

 谷 雨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815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