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讯说到拍照片
2022-03-21 1625 王锋 澳门日报
近十几年来,手机的发展引来了生活巨变。先说通讯,从前城市居民本地通讯用电话,异地一般都用书信,电报以字数计价,长途电话以分秒计价,信纸信封加邮票便宜得多。那时候邮局和邮筒多多,现在似乎少见了。一八七七年,上海已经有私人电话,文化大革命拆除了全市私人电话,一九九○年才恢复。现今情况大变,不说城市,即使在偏僻乡村或山区几乎也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
手机体积小、功能多,通话和传递讯息(包括语音、文字和图像)只是基本功能,如今已经替代了电脑、照相机、录影机、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游戏机、报纸、手錶、手电筒、镜子等仪器设备,现在又成了“手提银行”。
一百八十年前照相机问世,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家叔伯使用蔡司摺叠相机,抗战胜利后用徕卡相机。我从一九六○年开始使用上海牌和苏联的相机,而且短时间内就学会了后期加工,家裏有黑房暗室,购置了沖洗设备和照片放大机,从拍摄到相纸成像,全过程自己动手,然后很快从黑白进展到彩色,从业余变成专业,期间我学习了物理光学和无机化学等课程。由于在视听教学中做出成绩,一九八一年获颁国务院的感光技术工程师证……
那时候拍张照片不容易,先要估计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设定镜头焦距;依据菲林感光度和被摄体亮度确定曝光量,选择镜头光圈和快门速度;从拍摄到看见照片,还要经过胶卷沖洗、晒相等后期加工,错了一步就一事无成。
现今老太太小弟弟都在拿着手机拍照片,手机摄影高度自动化,使用简易,无需后期製作,即拍即用,手机摄影普及发展,结束了摄影的专业状态;从前的摄影设备工业和感光材料工业逐步淘汰,澳门街头巷尾的晒相舖也大都转业。由于手机摄影的普及和照片传递迅速,各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快传遍全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发展动向。据说徐州“铁链女”事件,就是手机摄影传播开的。
我比较保守,接受新事物慢,去年口袋裏还总是放一部索尼小相机,今年买了号称一亿像素的摄影手机,出街就不再带相机了。很多摄影界朋友早就用手机创作,八年前本报就曾有知名摄影家林寿华先生撰文,叙说用手机拍摄风光照片的方法和心得;“上海教育学院影友会”微信群裏常见摄影家手机拍摄的作品,近日群裏的欧阳鹤先生发表了手机拍摄的《江南第一桥乡——金泽古镇》,我在电脑上放大观赏这些乡镇风光照片,无论是清晰度、层次和色彩等都是素质上好,看来手机几乎是完美的摄影工具了。
如今科技发达,万物更新,我要努力跟上。
(忆往昔看今朝 · 二之二)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8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