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喵,喵──喵!
2022-02-25 4523 唐莉 澳门日报
猫小声喵了一声,舌头舔了舔嘴。动物沟通师对饲主说,你的猫说想吃原条的蒸鱼。饲主低头看向怀里的猫,猫呼吸急促,又舔了舔嘴,那是牠紧张的表现。
一只在公园里晒太阳的猫,路人停下来想逗牠玩,猫大声喵了一声。路人说,牠在求助,很可怜。在公园露宿的无家者说,这只猫吃饱饭的日子比他还多,牠只是不满被路人打扰了。
近年,猫奴圈子流行“翻译猫语”的手机应用程式。像一般翻译应用程式一样,只要把手机对着猫,录下牠的叫声,程式便会把牠的“话”翻译成人类认知的语言。不管这些“翻译”结果是否可信,也反映出某些与猫结伴生活的人类,试图理解猫在说甚么的心理状态。
若沟通是以双向为目的,没有共同语言的人类与动物,有没有对话的可能?反过来想,说着同一种语言的人,就真的能有效沟通吗?共同的语言之间,也充斥着谎言、歧义、罗生门、语言“伪”术;甚至有时候,正因为拥有共同语言,人才会依赖语言,以为所有事都在言说里。那些没有言说的隐秘,则可以当作不存在。
沟通的建立是一种认知过程:当我们认同自己与另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动物或人——可以进行语言或非语言的沟通时,我们与他者之间的心理界线被轻轻抹掉,也使我们得以思考:不论形体与语言的差异,生命与生命之间,永远存在交流与共情的可能性。
猫奴(包括笔者)有一种习惯:猫在叫时,顺应猫的不同语气“喵——”、“喵!”、“喵。”,他们也会本能地喵叫回应。当旁观者像看傻子般看他们时,他们却乐在其中:此刻他们无意识地卸下人类中心的思考模式,纯粹地感受面前生命的温度,纯粹地回应一声“喵”。
波 本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