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望而未可揭之谜
2022-02-19 3316 廖信琳 澳门日报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当有要事需要到山顶医院,我一如许多没有车辆代步的人士,多数取道东望洋新街,走到愕斜巷巷口,再拐入小巷一条由弯弯曲曲的石级组成的斜路,前往高度差近二十米的医院大堂。如果是日天雨,更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以防滑跌。后来听闻有个政府部门在愕斜巷建造了两部升降机和一条可直达医院大堂的行人天桥,并在升降机旁的地面铺设导盲线,为广大有需要人士打开方便之门。
我初时不以为意,直到在镜湖医院接受大肠癌切除手术后,要去山顶医院接受化疗和覆诊,才切身体会到那两部升降机和行人天桥,确是既方便安全又舒适的通道,非常欣赏有关部门人性化的做法,能急病人所急。
正是从那时开始,每当有病痛日久不癒,就会到卫生中心或山顶医院急诊室就医,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转介我去看专科门诊。二十年来,我先后去过山顶多个专科求诊,发现院方不时会因应病人日增所需,展开改建工程。
日前晨运,闲逛到加思栏后新马路与若宪马路之间的地段,发现有个建筑地盘外,有个牌子写着“公共卫生专科大楼第一期扩建工程”,再联想起正在兴建中、有七幢大楼的离岛医疗综合体,内心不知是喜还是忧,皆未知会否取代山顶医院?
本来医院设备越现代化、医护人员越好,病人自然是越受惠。如果去离岛医院留医,问题还不太大,但若需要经常去看门诊,交通堵塞问题委实令病人心力交瘁。此外,如果辛辛苦苦去到那里,又不能选择医生,病人更是头痛不已。不知道有关当局,可会像当年那个部门一样体恤病人?
方 圆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7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