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之手贯虱之睛
2022-02-18 1240 林乐毅 澳门日报
二○一五年仲夏,在宁静的国家图书馆修复室呆了十五天,随朱振彬老师学习。
同一时期,台北也有古籍修复课程,最后选择北京国家图书馆,除了由于台北课程偏重理论,而国图的则是理论技术兼顾外,最主要原因是我一直喜欢北京,想趁课余时间好好过一把看京戏话剧的戏瘾。出发前根本没想过,一个古籍修复学习班,竟是课程紧张得不单周六周日连续上课,每天还“加班加点”,有一天在课室裏直做到晚上九点多才离去。短暂的十五天,忙碌但快活。
班上二十多名学生,绝大多数是来自北京及各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如我这样的业余学生约数名。还记得第一堂课,大家正自我介绍熟络中,不想一位文质彬彬的瘦削男子走了进来,陪同的工作人员介绍他就是负责授课的朱振彬老师。
感谢万能的互联网,同学上网搜索,方知朱振彬在古籍修复界鼎鼎大名,上世纪八十年代随国家图书馆第一代古籍修复专家、“一代国手”张士达学习,曾参与《敦煌遗书》、《永乐大典》、《西夏文献》、《天禄琳瑯》等众多珍贵古籍的修复。他的办公室旁就放着《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国家级古籍,被称为史上最贵的办公室。
这样一位大师级人物,竟来教古籍修复初生,真的有点大才小用。原来应允授课的老师来不了,朱振彬老师正好有时间就顶上,我们幸运地中了头奖。
第一堂课,朱老师并没有立即着我们动手“干活”,而是足足讲了整整半天的课,从古书所记的修复原则,到现代修复理论,娓娓道来。
“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和,心细如髪。”明代周嘉冑《装潢志》的四句话,朱老师第一堂课就写在黑板上,这是修复人的修为,也是他对我们的期盼。
(学“医”记 · 五)
程 文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7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