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港客运由熙攘变沉寂

2022-01-19 2843 叶利云 澳门日报

 儿时家住吉庆里,傍晚时分经常由炉石塘、木桥街穿过十月初五街,往内港码头,接在佛山轮上工作的伯父的船。在没有互联网、邮电也不发达的日子,来往港澳轮船的船员都有一份副业:信差与速递员。这份副业对帮补家计至关重要,小孩接船的任务是做信差。接过伯父手上的商业文件,便前往派送。当客轮每年要例行检修,船员俗称船要入坞的日子,家裏大人总是愁眉苦脸的居多。如遇上客轮大修,入坞时间长至整个月,就要帮衬“二叔公”——典当才能度日。

 《十月初五街五十忆》第二部分“内港码头玄关地 客商洋货进出忙”中有两篇文章,记载了澳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航运历史,也从中反映了澳门当时的工商业状况。文中的详尽资料与生动描述,应是黄天兄当年在华侨报当记者时做的专题报道。

 〈客轮竞渡 内港繁华熙攘〉一文,细述内港码头客运的兴衰过程。二战后,傅德荫与高可宁投得了澳门赌权,傅氏斥巨资建十六号码头,开启了澳门码头由木造走向石屎结构的年代。接着高可宁与梁昌加入港澳客运市场,形成六轮竞逐一条航线的局面。

 朝鲜战争期间港澳经济萧条,客轮恶性竞争,减价兼送叉烧饭。记得伯父曾说过,没有航班的日子,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口粮都留给妻儿。客轮经营随赌权更迭。六轮淘汰为三轮,其后被何鸿燊信德船务全数收购。信德又在外港建码头、组水翼船公司,梁昌追尾组飞翼船公司,快速客轮把航程时间大大缩短。七一年八月,佛山轮在颱风中沉没,澳门号搁浅,松山号九年后退役,内港客运由熙攘变为沉寂。

 去年是佛山轮遇难五十周年,黄兄先后在本报写了两篇当年的翻船过程细节,更正了一些谬误。翻起当年出海寻尸、到殓房认亲人的记忆。往事虽如烟,唯泪崩如昔。

 (《十月初五街五十忆》读后 · 四)

 沈尚青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766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