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李骏“海归”

2022-01-02 1165 贺麟 澳门日报

 在飞往上海的航班上读报,一则新闻映入眼帘:〈李骏:回国回校是最好的选择〉。原来,这位赴美留学、任教多年的数学家,已任复旦大学上海数学中心主任、首席教授,前不久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许比之其他读者,我读罢新闻,还多了几分感慨。

 这感慨,出自对往事的回想。一九七七年夏末,因“文革”而中止十年的高考恢复,追求知识、重视人才在全社会蔚成风气。第二年,上海举行八省市中学生数学竞赛,李骏独佔鳌头,给他颁奖的是着名数学家苏步青,时任复旦大学校长。当李骏等几位获奖者随后考入该校数学系时,苏步青专门设立“尖子班”,配备最强的师资悉心培养。我在新闻系就读,兼做《复旦》校报记者,为了报道数学系一位优秀讲师的事蹟,曾去宿舍访谈李骏及其同学顾名皋、徐幼予等人,了解他们对这位教师授课的感受和评价。后来听说,这些高材生相继出国深造,学有所成。李骏是提前读完硕士研究生课程,经导师胡和生教授向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推荐,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再入史丹福大学执教,于一九九八年成为终身教授。两年前,他也踏上“海归”之路,回到上海的母校培养数学人才。

 我由此想起,一九九四年初春,在美国採访报道青年数学家陈永川“海归”的事蹟。他于一九八四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经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推荐,一九八七年入读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一九九一年六月获博士学位,被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聘为研究员,因发表关于离散数学的几篇高水平论文,被公认该领域最领先的数学家之一。但在还有一年时间即可获终身职衔之际,他毅然放弃已经拥有的一切,到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走出国门的留学生中,陈永川即使不是第一位回来报效祖国的,至少也在最早的那批“海归”之列。对于当时的海外学子,这堪称石破天惊之举。

 那以后二十多年来,留学生“海归”的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其中不少才俊大显身手,在教育、科研、实业和金融等各行各业有所成就,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良多。

 当然,李骏也是这些佼佼者之一,儘管他回国工作较迟,不再是大新闻,但他这次当选为科学院院士,学术水準获得高度肯定,可以预见其在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会有新成果。

 内地改革开放后,负笈海外求学者络绎不绝,当以百万计,而“海归”的毕竟是少数,时间上也有先后。其实,与出国留学一样,“海归”也是人生的一项重大抉择。归与不归、早归与迟归,牵涉到职业规划、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及子女教育等诸多因素。但只要出国留学的大门一直敞开,“海归”就不会成为历史名词。早归固然好,迟归也无妨。也许可以改用往昔对境外海外人士常说的老话,叫做:“海归”不分先后。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753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