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果籽

2023-11-26 1788 沈志洪 澳门日报

 九年前有次出席澳门一个文学活动晚宴时,我看同桌一位老学者很面熟,认出是内地最早研究港台文学的复旦大学教授陆士清,便起身趋前向他问好。陆先生“他乡遇故知”,自然也高兴,还话及一些人与事……当十月九日我获悉曾经的班主任林之果副教授在上海病逝的讣闻时,最先浮现脑海的就是上述场景,而这位老师即陆先生夫人。

 记得那次相逢我还对陆先生说起曾听他讲过一堂课,介绍关于苏步青校长的报告文学《数学家的诗篇》创作经过,他说我记性好。他是在“语法修辞逻辑”课上讲的。当时系里将必修课分为三类,一类是五门政治理论课,二类是十门新闻专业课,而六门文史哲经等基础课是三类,包括林帆和林之果老师合开的这门课。

 据本人日记所载,这门课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六日首次上课,林帆讲了“倚马可待”的典故,提出当记者要有这种本领。第二次上课当场作文(文题失记),两节课结束时交卷。再次上课由林之果讲评五篇习作,全文读了另一位同学和我的,表扬后指出结尾处缺少点睛之笔。发还的习作有林帆的评语,奖掖之外,也指出几处用词不妥和语法错误。上过几次课后,六月下旬又做课堂命题作文〈家乡〉,接着林之果选了几篇讲评,其中也有我的。她说总体上这次语法的毛病极少,错别字近乎绝迹,但认为思想性不足是通病,未能从中提炼出一些哲理。

 享寿八十六岁的林之果老师,彼时才四十岁,还是青年教师。她于一九六○年从中文系毕业,先后任上海实验歌剧院、青年京崑剧团和人民评弹团文学教师。她调入新闻系后首度执教并任班主任的,可能就是我所在的高考恢复后入学的第一个班。虽然大家有语文根柢,但要成为合格的记者、编辑,还需弥补基础和提高水準。这门课着重语法修辞逻辑,讲评课堂习作时涉及运思行文,使我颇为受益。尤其两次习作讲评后,我既产生自信,又认识不足,有了努力的目标。后来林之果老师单独开课,内容扩展,名称也改为“基础写作”。

 我毕业留校教大四的“新闻评论”时,一学期五次,让学生依据所发的新闻素材,在两节课完成评论习作,字数规定也渐次增加,过后讲评有表扬也有批评,以培养学生按时写作评论的能力。这种讲授原理时加入习作加讲评的方法,就是从林之果老师的课上学来的,而且深信这样的教学行之有效。

 无论做学生还是当教师时,我与林之果老师的交谈都不算多,只是有两年暑期为新闻自学考试出题,和几位老师在上海师範大学专家楼封闭居住一周,才有较多闲聊。印象中,她一向与世无争,从不放言高论。这应该出自她淡泊名利、远离喧嚣的个性,也可能因她长期教基础课而无需参与那些与学术无甚关係的新闻学术讨论。我追忆这位老师之际,不由得想及她的名字喻意:教师们宛如校园里的大片林子,而我们先后受教的学生恰似那树下果籽。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228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