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过河
2023-11-08 2434 刘明军 澳门日报
长者公寓接受申请,身边符合资格的长者都跃跃欲试,据闻单位内除了基本家居配置,还有乐龄科技设备和偌大的会所空间与设施。
以前若移居长者公寓,少不免惹来街坊邻里背后指点:福气浅薄、子女不孝、晚景凄凉。但今时不同往日,不与子女同住不代表子女不孝,相反,在人生的下半场安享退休之余又有自己独立空间,足以收穫无数艳羡目光。
澳门正面临人口老化、生育率低的困境。根据统计暨普查局的数据,澳门的老年人口比例,预计二○四一年将超过两成,这不仅是眼前的挑战,也是未来的挑战。澳门照护长期人手不足,要如何缓解当前养老服务人员短缺,又要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需求?
碰巧早前跟大队去内地参加研讨会,待会议结束已夜幕低垂,只好拜託大会志愿者从旁引路。看着他们从白天忙到黑夜,一直协助操作投影仪器、录音摄影等技术及行政工作,我们都感到不好意思,毕竟佔据了这群大学生一整天的宝贵时间。一位志愿者告诉大家,虽然他们没有酬劳,但每一次志愿工作都会计入服务时数,倘若未来有意加入组织或寻求保研机会,服务时数便能获得相应加分,作用比钱更实际。
“服务换分数”在内地高校并不鲜见,但类似的模式——“时间银行”原来早已应用于养老服务领域。顾名思义,“时间银行”就是拿时间额度换取未来所需的长者服务。根据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于二○二一年发布的《中国时间银行发展研究报告》,“时间银行”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逾千个同类机构或组织,并广泛应用于互助养老、医疗服务、社会救助、社区融合等领域。在英国、瑞士、日本等地都行之有年,对澳门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借鉴。
随着澳门首栋长者公寓的推出,不妨考虑作为试点推行“服务换服务”的互助养老模式。服务内容不必太複杂,不用像日本的养老护理制度那样作精细的划分,可以先从“陪伴服务”开始:陪伴就诊、陪伴聊天、陪伴购物,再增扩至外卖送餐、文书服务、普法讲座、兴趣班等。义工可以是青年,也可以是老而弥坚的“年轻老人”服务更年长的“老老人”,因为他们对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和心理老化更有体会,义工们可把参与服务的时数,于未来“兑换”成其他长者服务,虽不能出售,但可自行享受或转赠亲属。
对长者而言,入住公寓的都是独居或双老家庭,闲时有人陪伴可排解内心郁闷;而对义工而言,除了做好事和“储钟”,还提前为日后养老做好準备;对整个社会而言,既可唤醒“老有所养”的互惠文化,更有助于增加社会同理心、提高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澳门,“时间银行”绝对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可能会行之有效,形成可持续的循环态势,也可能不被社会“埋单”,最终昙花一现。但不妨把这种模式看作社会化养老和居家养老以外的一种补充,而今天这一代人摸着石头的经验,也许明天就能影响下一代人的养老观念。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