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同名
2023-11-07 3339 柯南·道尔 澳门日报
从酒店转入附近小巷,见一饮食店竖着一块写有“东石蚵仔”的招牌。蚵仔合我口味,东石则有一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于是入店坐下,叫了一碗蚵仔麵。
蚵仔,就是澳门人叫的“福建蚝”,是一种个体较小的牡蛎,晋江、莆田一带盛产。店家此刻清闲,我边吃麵边和他聊天。问其祖上是不是从晋江东石来台的。他说妻是台湾嘉义县东石乡人,祖籍晋江,而自己则是漳州籍。他还自豪地说,嘉义东石的蚵仔全台闻名,用之招徕生意不错。
闽台两地一样地名的颇多,即如新北市的永和区,就和晋江市的永和镇同名。明清时期,闽粤先民大批渡海,在台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出于对故土的眷恋思念,他们往往沿用祖籍地地名为聚居地命名。据统计,仅福建省就有过万行政村、社区与台湾二千六百九十三个建制村(里)同名。陆客最喜欢游览的台南市安平区,是以福建泉州府晋江县安平镇(今安海镇)冠名的。郑成功挥师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因他怀念少年时读书的安平镇(现改为安海镇),就以其名给荷兰人佔地建堡的这方宝地命名。
台湾先民大多来自福建的泉州、漳州和汀州,因此许多地方都直接用这些州、府的大名来给当地的街道、里社、村寮命名。这也是不忘根本,眷恋乡土。
“同根、同源、同名”,是大陆和台湾割捨不断的缘份,承载着两岸同胞的浓浓亲情,昭示着两岸同胞的血脉传承,是两岸同胞“同属一家人”的历史印记,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永续香火。
二○一三年,首届海峡两岸“同名村 · 心连心”活动在海峡论坛期间举办,迄今已延续了十一届。在割不断的血缘亲情联繫中,两岸基层民众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石 城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