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教义是人性
2023-10-19 4883 彭翔华 澳门日报
我们这一代“七○后”,出生时远方也许仍有零星战争,小时候冷战仍未结束,不过自懂事以来,在新闻的世界里,各国都进入和平状态。剑拔弩张的敌对气氛渐渐消退,世界从战后进入八十年代的和平与繁华岁月,乐观主义抬头,所以那时候觉得,“世界和平”是选美场上的对白,是世界小姐冠军的愿望,和我们一般人没有太大关係。因为,世界已经太平了,也只会在太平时,普遍人是不需要将之视为愿望的。
可是,很快,再大一点,战争又慢慢重临了。最初是在遥远的卢旺达,因为Beyond的一首《Armani》,流行音乐将我们和遥远的世局紧紧连繫,一句“战争到最后伤痛是儿童”,大家唱着和着,觉得自己支持和平,却也只能目睹海湾战争,中东战火不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不断,然后还有俄乌。
这两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已经不只是冲突,而是战争,是有大量平民伤亡的战争。
从前参加一个国际研讨会,与会的既有来自以色列的学者,也有来自巴勒斯坦的学者,我们都在一个电邮群组中。战争开始几天,这个群组突然活跃起来,有一位法国学者发电邮给群组内所有人,请大家关注战争,既问候来自以色列的学者,也对来自巴勒斯坦的学者发出问候,然后好几位学者发表言论,类似我们中文的“请大家保重”,看着他们之间的对话,突然觉得和平还是有希望的。
我知道这些学者之间的问候对大局大概没有什么作用,但还是觉得,所有残酷战争的背后都会看到人性光辉,因为人终究是人。如果每一次冲突,令我们失去耐性,或引诱我们製造仇恨时,我们都能记住,一切宗教原本都导人向善,人性是宗教教义最根本的内容,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可以避免无休止的冲突?
林玉凤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