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学家还是大傻子?

2023-08-29 2901 申辰 澳门日报

 对一般人而言,活着就是为了幸福,或曰快乐。作为文明人,快乐须正义加持,如此而已。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分别探讨正义与幸福。孔子也不反对求乐,但乐不悖义,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换言之,义而富贵,是可欲的。

 除了正义、快乐,人类还会嚮往不朽,或肉身不灭,或灵魂不灭,或精神不灭,于是宗教兴焉。嚮往不朽,即是为了摆脱罗素所谓“时间帝国”的束缚,这是人与动物的最根本区别,也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灵性所在。

 钱锺书在《论快乐》一文中,对英国哲学家穆勒,所提出的人生选择——是做痛苦的苏格拉底(Socrates dissatisfied)还是快乐的猪(a pig satisfied ),进行了反思:“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钱锺书明确反对亚里斯多德将快乐分成肉体和精神两种,在他看来,快乐都是精神性的,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只是快乐的原因,如果精神不痛快,肉体感觉就会迟钝。他又以一贯擅长的得益于老子、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指出,把忍受变为享受固然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但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可能是“大哲学家”,也有可能是个“大傻子”,这种矛盾性,“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蒋捷的《虞美人 · 听雨》一词,以听雨为喻,揭示了由年少风流到中年奔波再到老年禅悟的人生脉络和深层结构。古希腊神话中,着名的“斯芬克斯之谜”,说到底是人的故事,也揭示了人生的结构。“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人生的开悟。

 龚 刚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166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