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如月看多时……
2023-08-04 3280 金屋藏娇 澳门日报
夏夜,每喜到家居(近观音堂)的林荫下乘凉,那种景色,常令我想起两句古诗——
“独立寒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
当时的意境如此,但却引起百般滋味的解读和联想,也往往能形成一种创作的正能量。
“独立寒桥人不识”,似乎带有一种孤寂悟道的禅意。
其实,在这种寂静的情景中,便可以短时间内把自己从尘世中抽离出来,暂忘成败得失,不必应对酬酢,领悟到: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生命体,什么都可能遇到;甚么都可能失去!
“一星如月看多时”么?其实,不是字义上的看星,要点在于“看多时”——在这个“多时”的未知数中,便可能完成一段创作构思的工序啦!
台湾作家白先勇在一篇散文中,曾描述他寄居美国,一晩伫立街头,闪烁的街灯也像“一星如月”,令他不禁独立凝望,久久不能自已;产生了浓得化不开的炎黄子孙的家国情怀。
对于笔者这一个平庸的写作人来说,这种“一星如月看多时”的氛围,往往便是一份很应景的心灵礼品,它打开了我的心扉。不少生活和工作中的境遇,本来只是在脑海中的“素材”,经过自己在宁静致远的星夜的沉思,便令“素材”变成了“题材”;但,这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我常常把它比喻为作家创作时的“发酵”作用——正如一桶香醇的老酒,便是要酿酒师用巧妙的发酵工序来完成的。
创作,如果急于求成、浅尝辄止,或浮光掠影……都不能成就好的作品,一定要有一段“发酵”时光。没有经过“发酵”的作品,只是人物和人物……的聚散,只起了物理作用而已;经过“发酵”的作品,人物和人物便产生了“化学作用”,便可以和读者的心灵融化在一起了。
鲁 茂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