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声音

2023-07-23 4341 啸声 澳门日报

 我朗读了一个故事,故事里一头想吃掉人类女儿的狼,向郊狼学习不同的声音:太低沉或太高音,都让牠被识破。在朗读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一件事,就是民间故事里除了“狼”,声音也有种刻板印象。

 在许多故事中,狼是坏的。

 狼所演绎的各种出错的声音,都是“坏人的声音”。

 我是一个声音非常低沉的人,也有点粗。从小学到现在,除了没有人能在电话里认出我的性别,也时常不小心被同学冠上很难听的绰号。

 或许我也在这样的阳性叙事中,朗读完这个故事之后,心里多少有了些失落的感觉。(如果我不是狼,是否就观察不到狼因差异所带来的失落?而更多时候,牠亦是不自知的那位。)

 当我和孩子谈过“看待差异”的问题,他说在学校里同学们的默契在这几件事上:外貌、肤色、性别、种族等,是人际交往不能越界的线。但这孩子们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去练习?从感觉到不舒服、向对方提出抗议、道歉,然后为别人的困境挺身而出。但是依然有很多隐形的障碍难以被意识到,例如亚斯伯格、过动、过敏、跨性别气质等,那些界线就难以被察觉。例如故事里郊狼教野狼练习母亲的声音。在面对尴尬的时候,人们能不能更大方去接受“本来就係咁”的自己,而不需要在阳性叙事之中嘲弄这些隐形的差异,甚至用自嘲或假装不在乎的方式接受自己?

 多视角转换的练习是必需的。在讲述同一个故事时,用截然不同的视界去陈述,这种表现方式在绘本里常常出现。有读者认为那帮助孩子们“培养同理心”,我倒是乐于读到在转换的过程中,文本出现的“留白”,提供给关于“差异”的对话空间。(绘本里的阴性力量 · 八)

 川井深一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141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