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沙风情

2023-07-18 2679 孙郁 澳门日报

 见惯了澳门的街道楼宇,不免想念珠江三角洲的绿。初夏,随澳门中华教育会退休教师,来到了广东江门新会的石板沙岛。这个岛立在珠江水之中,与陆上的交通至今还是靠两艘烧柴油的渡轮。这种渡轮,让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去广州途中,载汽车过江的大船,而自从有了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后,已经罕见。

 站在岸边码头等船时,导游告诉我们,岛上的居民都是水上人家,人称疍家,以前他们隔江而居自成一角,鲜与陆上人家来往。说话间渡轮已到,船上一群驾着摩托车的男女村民,呼呼发动车子出发,带来了一阵风。很快我们登上了石板沙小岛,看到眼前一堵浮雕墙,显示水上人家的历史,顿时有了点新鲜感。走进村庄,水泥路小巷的两旁,是一栋栋的砖瓦楼房,小花小草种在自家庭院理,村民在门口晒着鱼乾,不远处还有年轻人开的咖啡小馆子,一切使我感到这里已是现代渔村。我们这些都是走马看花的游客,穿街过巷一路走着,享受着乡村的宁静。来到一小摊位,老闆娘请我们尝她自製的竹芋粉糖水,我们就帮衬她买了一小瓶乾粉。我走近她家的楼房,往里面张望,宽阔的大厅摆着液晶电视机,沙发冰箱齐全。我留意到新房子旁边,有间低矮的平房,墙壁发黑,木板门已歪斜。老闆告诉我,那是他们以前的住屋,十年前他们开始慢慢建造新房子,至今还未完成,以后还要加建一层。

 回程时一船不能全载我们,先行的就在对岸等候。几位老人过江来,在这边的榕树下,摆卖他们自种的农产品。老奶奶的红薯连称也不称,两块钱就抓一大把给我们。聊天的时候我看到奶奶的脚,这双脚才让我觉得,我真的来了疍家村。小时候在广州生活,妈妈常领我到荔枝湾吃艇仔粥,五十年代,那时很多水上人家还是住在船上,很记得一次,坐在岸边的小木櫈上等吃,靠岸的小船上,一个大约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扎着一条马尾小辫子,用一木托盘捧来两碗粥,刚踏上小船甲板,托盘倾斜,粥打翻了,浇在了小姑娘光脚丫上,她啊的一声,跳了起来,滚烫啊!小姑娘的妈妈走出来边责备边接过托盘,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了水上人家的脚。那哪是脚啊!应该是手吧?因为黝黑的脚面很宽,分开的五指很长。后来才知道,旧时的疍家人,世代以水为生,没有户籍,不准上岸,不准与岸上人通婚。双脚因为不穿鞋,常年撑船在海上作业,都练成了大脚板。

 如今的石板沙村,于二○二○年九月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改革开放以来,水上人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现在更乘着大湾区发展的东风,锦上添花。也许,那过海渡轮,是他们特意保留的生活方式吧?我更希望不久的将来是一桥通过!汽车开动,回头看着渐渐远去的石板沙,心里祝福村民们,幸福快乐!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137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