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饭之乱”看世代差异
2023-07-14 1984 凌波 澳门日报
在没有温饱问题的年代,白饭实在算不上什么稀罕之物,然而台湾却为此上演了一场有趣的“罗生门事件”。
笔者是同情学生的,因为这争论也经常在我家发生。面对网购的货不对办,我倾向于给予“负评”,如实反映情况,让卖家自食其果,从而优化整个营商环境。而我妈则倾向接受“补偿”红包,她会强调“生意难做”,影响生计如同“杀人父母”。背后反映的是“情理之争”,是我们不同世代的价值判断差异。
回到“白饭之乱”的本质,我认为“理工直男”的思维模式是具有科学性和法理依据的。首先,店家“免费白饭”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属于营销策略,而非“慈善行为”,店家以这样的“服务承诺”配套作为招徕,需事先计算当中的成本效益,但应加入前提条件,如:吃完即止或几点后不再供应,但需事先说明,否则就违反商品说明条例。另外,顾客食评属于市场反馈机制,只要一人一票,如实反映主观感受,理应不存在道德责任。
食店和学生循合法渠道,就自身观点发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坊间的讨论也有助釐清彼此的思想盲点,只要教育者放下主观的“价值干预”,愿意理解和包容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就可以。
鏏 而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