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仙的失落
2023-07-10 4236 李春尧 澳门日报
朋友邀约看川剧《李亚仙》,可如今无法消受川剧特大的锣鼓声,听她看罢兴奋描述剧情的时代新创,又有点后悔不入剧场。
李亚仙故事自唐代说话人的“一枝花”以来流传久远,装载在唐传奇小说、宋话本、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现代历史小说及地方戏剧中,生命力强大,主题因应艺术载体特点而有变化,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作品。没想到时至今日,它还在变。
唐代,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和朋友听了说话人讲“一枝花”的故事,深受感动,元稹写诗《李娃行》,白则写成唐代传奇小说《李娃传》。李娃就是李小姐,没有名字。荥阳生是荥阳公的儿子,也没有名字。故事写长安妓女李娃嫁入豪门,这在门第观念浓厚的唐代社会,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既非现实可容,则白行简的写作动机和作品主题为何?有说是听完故事受到感动,有说是表现他的社会理想,有说是反映门第观念,当然颂扬李娃节行也是可信的。但读者也可按自己的分析找出作品写作意义。《李娃传》如其他同代传奇,叙事欠周密结构,但篇中“门”的空间意象频繁出现,具情节观念的揭示意义。“门”的符号建构了作品的社会思想主题,是作品自己在说话。
宋代民间艺人用无名氏话本《李亚仙不负郑元和》讲李娃故事,《醉翁谈录》列入“不负心类”。不负心是宋代作/讲者与读/听者阅读李娃的心理实现,将此诠释角度作为标题与归类根据,成为作品外加的主题意义。李、郑二人从此有了各自的名字。李亚仙的节行与不负心之间,是唐宋两代作/读者的艺术距离。明显传奇中的李娃德行层次较高,反映了宋代民间虽传述前代故事,但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对传奇中表现门第观念的关心减弱了。李亚仙以不负心而终成汧国夫人,使结局带上一点善报的味道。
唐宋的李娃故事,以叙事体的记述为主。
(上)
吴淑钿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