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2023-07-08 1825 曾国藩 澳门日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庄子 · 山木》,此成语用来警惕世人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背后看不见的危险。

 读小学刚学这句成语时,已认为只道出一小部分画面。五十多年后,我想跟大家分享心中的画面。首先是螳螂捕蝉,其后是黄雀,黄雀后面可能是一连串的食物链,如大鸟、猫,然后是人,也可能是天(风、雷、雨、冰),种种不同的危机一层层在背后。所以要随时保持危机感,眼前的利益不是永恆,一感觉危险就要放手,留住生命是上策。万物都有能变、易变和所变的一面,换个时间或空间,整个画面又不同。

 从反方向看,蝉前面可能是虫,虫前面可能是蚂蚁,蚂蚁前面是麵包屑或糖……最后可能是细菌或病毒。而这样小的东西完全可以反转来攻击,例如疫情时,细小的病毒把整个世界弄得翻天覆地。

 我小时候学这成语,觉得自己是黄雀后面的旁观者,而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当南怀瑾老师讲“中庸”提到慎独,我特别有体会,家父马万祺也常教我“戒之、慎之”,澳门地方小,很容易被人认出谁家女儿,所以要随时警戒自己处事要谨慎。

 我常常思考自己是食物链的哪一层?前几年看过《Sapiens》(人类简史)这本书,对人类的进化有很深入的分析,其中提到在进化过程用了很多本能。以前打猎才能生存、因此眼、耳、鼻都比现代人灵活敏感,身体反应也比现代人快,而这些本能慢慢在退化。直至认识南怀瑾老师,才知道如何去修复。我有时会想,机械人会否就是黄雀?没手机、没电是什么世界?为了避免误入食物链,最好能抽身而出,不要太依赖一样东西。

 静下来想想,我们依赖的东西太多了,例如天热没空调没冰箱、货运暂停食物供应暂断……变成螳螂也不知。我们应该先从物质抽身,减少被物所控,先清理好私人物品,由外物慢慢至内心,没有累赘才有自由,先捨后得。

 马有慧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131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