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报人王维印象
2023-06-11 1537 雷三林 澳门日报
两个月前写过悼亡文,悲叹一位学长六十六岁被病魔夺走生命,提及有老报人说过,由于长期熬夜,这一行短寿者多,长寿者少。从近代以降的报界看,这话不无道理。但是,由于工作条件改善、医疗水平提升以及各自体质不同,长寿、短寿之人的多与少,也会出现转化。六月一日上午去世的沪上着名报人王维,享寿一百○三岁。这个寿数,在全国乃至世界新闻界都罕见,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这位前辈,我谈不上相熟,但也经历了从闻名、近观到亲炙的独特过程。
当代新闻史上,王维的名字与《解放日报》密切相连。这原是一九四一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机关报,上海解放后,报名移作中共中央华东局兼上海市委的机关报。他在抗日战争烽火中参加新四军,从记者到主编,上世纪五十年代中由安徽调上海,先后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第二总编辑和总编辑,报社上下习称“王老总”。
一九七九年我上大二时,不记得王老总是否已获聘复旦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他是以总编辑的身份来作报告,印象最深的,一是提到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中,《解放日报》刊登过批判时任新闻系主任王中的社论,他代表报社向王中表示道歉。那时正在全国範围对错划“右派”者複查改正,他的诚恳表态赢得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二是说起他工作的经验教训,多年裏写过许多检讨,以后退休了,可以专门写些关于检讨的回忆。三年前看到王老总的儿媳、作家王小鹰写百岁公公的长文,说他在波谲云诡的政治风云中主持笔政,“常常因为怕犯错误,却偏偏犯了错误,刚刚检讨了这个错误,这检讨又成了错误”。可见,常写检讨的确是他刻骨铭心的办报经历。
大四上学期,我到解放日报社实习,参加一两次报社大会时,听过王老总在台上讲话。他不像几位副总编辑那样,来过我所在部门的办公室。所以,报社“近观”的距离比他到系裏作报告还远些。他给人的感觉,是作风持重,言谈严谨。
导师徐铸成先生在我硕士研究生学业结束前,商定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即电话邀请王老总任主席,他一口应允。几天后,我去报社将论文交给时任评论部主任周瑞金转呈他。过了十来天,系办公室接到报社来电,通知我隔天下午到王老总办公室去。那时他已卸下总编辑之职,转任市人大常委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见面后,他说仔细读过我的论文,材料丰富,论据充分,逻辑也严密,他没有什么意见,只是有一处提到李洪林的三篇文章,社会存在不同看法,建议我考虑是否不提为好。因为论文着重梳理和探究报章评论文体的演变,而这三篇属于理论文章,我表示可以删去。最后他送我出办公室时还说了一句:“原来你在这裏实习过,大家反映都不错。”论文答辩那天下午,王老总未到场。口头答辩结束后,担任委员的王中、冯英子和叶春华等老师要投票表决。我迴避退出,从二楼来到楼下,系学术秘书告诉我:王老总因市人大有重要会议不能主持答辩,但他上午来电话说明:预先对你的学位论文投赞成票。这是我与前辈报人王维仅有的一次却不会忘怀的交集。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