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甘苦寸心知

2023-05-21 3106 廖伟棠 澳门日报

 澳门大学的《南国学术》季刊主编田卫平先生,于月前届龄退休时办了一场网上视频座谈,谓之谢幕式,分布于包括纽约在内的各地多位学者畅抒感想和祝愿。稍后,他以前所编刊物的同事、作者、读者和友人,也闻讯参与相继撰文。一个多月里,经公众号逐日推出的文章,竟达四十多篇!我仅读过其中若干篇,未及尽览全貌,但已知道大多是作者忆述与主编就学术话题及稿件的交流和切磋,也包含他们对田卫平的尊重、理解和感谢。倘若这些文字能彙编成书,会是一部很独特的关于编辑的文集。

 早些年获赠《南国学术》时,我读过其中一些文章,觉得主持者视野开阔,选题确当,使之所体现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準超越一地一校,而有广纳新知、无远弗届之效,但对其尚无所知。直到二○一九年六月下旬,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世纪》杂誌主编沈飞德率团访澳,晤谈时说起与其相熟的田卫平,才知道他最初担纲负责《河北学刊》,因办刊有方,名声外扬,被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引入主编《学术月刊》,数年后又获澳门大学礼聘创办《南国学术》。凑巧的是,在那年秋末一个出版界的宴会上,我与田卫平同席而谋面相识。那以后,彼此各忙各的,交流不多。这场网上谢幕活动别开生面,动静之大,也可能超出他本人的预料。但依我看,他创刊并主编十年,卸任谢幕之际获得众声喝彩,也是理所应当的。

 我曾在三藩市做过好几年报纸佬,到澳门又先后创办、接编两种期刊,和田卫平一样编稿无数,但业绩远不能与之相比。作为同道中人,对编辑的甘苦倒也深有体会。从事编辑工作,有一些职责、规範以及方法、技巧,是必须遵循或掌握的。譬如,这工作性质说得俗一点,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甘愿长年默默无闻地付出心力;善交朋友,巩固和发展作者群;担当读者与作者的沟通渠道,使双方合理的意愿相通和满足;具有一定的胆识,“胆”即破除陈见、发表新论的魄力,“识”即发现高才、觅得佳构的眼光;既通过定向约稿拓宽高质量的稿源,又博览自发来稿披沙沥金;至于改动题目或者添加分题,删改文字和订正标点符号,犹其余事。

 然而,田卫平主编过的是三种学术期刊,可想而知难度更大。别的不说,起码要对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的现状有基本的了解,进而知晓某些学者在研究甚么课题、所撰论文的学术水準如何、对该学科的发展有何意义,等等。文史哲经,即使不能门门通晓,至少也需知其精要,否则便无法精準邀稿、评判来稿,并与学有专长的作者做有效的沟通,乃至提供进一步完善、提高的修改建议。其间的费心费力,都不是一般的报刊编辑所能企及的。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0980/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