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问题

2023-05-04 3721 王星 澳门日报

 电视有一则广告,一个穿深色西装的青年,坐在长椅上,面对远处的一堵墙,画面出现一把声音:“人甚么也想到,唯独未想到死。”已经忘记那个广告是宣传甚么了,但总觉得那句话有点儿那个。人为万物之灵,哪会不思考人的最后归宿?特别是中国人,无论是一般老百姓或帝王将相,都十分重视百年归老那件事,一千多年前,王羲之在《兰亭集序》写道:“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言下之意就是不相信庄子那些泯灭生死界限的说法。

 曹操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枭雄在叹息生命的短暂。虽然知道短暂,但没有生出虚无的念头,而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些务实的态度,明显是受孔子“未知生,焉知死?”那种人生观的影响。

 人豁达与不豁达,都必须面对那条不归路。古代帝皇一登基,就开始张罗墓地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云:“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这里说的“初即位”是嬴政接位当秦王,那年他只有十三岁。而乾隆刚坐上皇位便派大臣和堪舆大师去找长睡的“龙穴”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的农村,家家户户的大门几乎都敞开着,而厅间的大门侧往往会放一副棺材,我童年时与村童玩捉迷藏,移开棺盖随时可以找到躲在里面的玩伴。别以为那是老掉牙的故事,不久前,南方某县,突然有不少长者去世,闻说是因为几年后殡葬方式将有变动,那些已购置了棺木的老人家,担心将来睡不到那副棺木,便想办法提前躺进去了。

 知道不归路是一回事,想多活几天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大家都忌讳一个死字,谈到死,都只会说“去了”、“走了”,或者“去了卖鹹鸭蛋”,人怎会不思考死的问题?

 公 荣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0868/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