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

2023-03-22 2643 戴晟 澳门日报

 当老牛连续十四天都抽到最低额的外卖折扣券,而周围鲜少叫外卖的朋友们却陆续抽到高额优惠券后,老牛终于决定卸载手机里各大外卖程式,重新加入堂食大军。

 其实老牛以前不怎么叫外卖,一来不健康,每一口都彷彿吞下无数塑化剂;二来不环保,一次性的餐盒和餐具对地球太不友好;三来外卖通常只能独自享受,少了与人面对面互动交流的机会。但是疫情以来的社交隔离措施,配上外卖平台不时推出的折扣优惠,在一个个“无门槛立减”、“免费配送”、“大额红包”编织的天罗地网中,老牛还是沦陷了,成为外卖平台里其中一位忠诚的消费者。哪怕餐盒费不再是一元一个、外卖配送费不再免却、配送速度越来越慢、红包宣称的大额优惠被平台设置的各项名目而扣剩两三元,甚至连标示的食物价格比堂食价格更贵,这些都无损他对外卖的极度依赖和对平台的高度信赖。

 古代思想家圣奥古斯丁曾说,习惯若不加以抑制,便会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对贪图方便的消费者来说,消费习惯和品牌习惯一旦建立就不容易戒除。但在一次偶然之下,老牛倏忽发现,自己接连得到的红包数额,竟远远不及那群三心两意的外卖用户,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觉间落入一套算法陷阱,成为大数据杀熟的一只予宰予割的羔羊。

 大数据杀熟是平台经营者搜集用户个人资料和消费数据后,通过特定算法绘画出消费偏好和价格承受能力,继而向不同用户设定不同价格,旨在收割消费者剩余、获得利润最大化,简而言之即是“唔熟唔食”。从消费者角度看“大数据杀熟”有违道德,认为这种差异就是活生生的歧视。然而,价格歧视在经济学里却不过是一个中性词,差异化定价也是常见的商业营销手段,加上行为的模糊性和隐蔽性,要取证且获得法院认定“杀熟”并不容易,澳门对此也没有专门的监管制度。

 老牛的遭遇并非孤例,现在这班堂食饭脚里有几位也曾经是外卖平台拥趸,只是随着配送费不断上升、配送时间越来越长,以及若隐若现的“大数据杀熟”疑云,这群曾经的忠实粉丝不愿再成为待割韭菜,而放弃使用外卖平台。

 做“水鱼”的感觉固然很糟,但在互联网大时代,谁又能躲开铺天盖地的数据大网。大数据应用全方位渗透生活,数据局的组建更是揭示了数据具有堪比石油的战略地位——当年特朗普便透过数据战击败希拉莉、英国脱欧则透过数据分析影响选民意愿。

 未来,数字经济势必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数据分析、算法技术、算力水平就是核心竞争力,在此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之下,大数据杀熟只会被视为一点小瑕疵。虽然随着商家逐利的本质,杀熟的花样可能会不断推陈出新,收割的手段可能会层出不穷,但是,只要市场形成有效竞争,公众和倘有的监管部门对此保持关注,在这六十多万人口的澳门小城,大数据杀熟注定走不了多远。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055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