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淘汰以后
2023-03-08 4769 赵应 澳门日报
人工智能最近又再成了热话,作为创作人少不免会被朋友关心。只需献上几个关键词就能自动生成大量作品,不论是图像还是文字,怎么听也都像会威胁到创作人的职业生涯。而此刻正在码字的我,一边担心自己被取代后要怎么维持生计,而另一边又期待着被淘汰以后,创作者的身份会迎来何种蜕变。
创作过程可以极其漫长,尤其是需要把创作时间换算成报酬的时候。以绘製插画为例,由构想草图到与客户协商,在动笔以前,还存在着不少前置工作需要完成,加上因各种原因被压缩的日程,真正留给绘画的时间确实不会太多。要是在死线逼近的当下让插画师们许愿,恐怕还是会有人希望,能把脑里的影像瞬间化为成品,如果人工智能真有这种本事,对创作者而言,何尝不是种魔法般的存在。
有些工作必需有人来完成,但并不代表有些人只能完成特定工作。工业技术革新过后,大量的劳动力被机器取代,而所换来的是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大的粮食供应。社会资源大幅增长的同时,在公平分配的情况下,每个人将会得到更多的资源,而获得的保障也理应更加全面。于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或许并不是如何保住谁和谁的饭碗,而是试着去讨论,这群人的双手被解放后,到底还可以为集体带来甚么不一样的可能。
摄影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对于肖像画的需求,可时至今日,肖像画仍没有从这世上消失;说明了我们知道一张照片与一张画的不同,也说明了我们都知道甚么时候需要的是一张照片,而甚么时候需要的是一张画。与其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淘汰绝大多数的创作者,倒不如说人工智能会把更多的人变成了创作者,毕竟能淘汰一种技艺的不是新科技,而是人们盲目求快的心。
他 他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