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式临摹

2023-02-10 1206 张宇燕 澳门日报

 三十年前游敦煌,随导赏进九层楼钻洞窟,借着洞外射进的微弱光线,近距离看历代壁画彩塑,仰望窟顶藻井寻觅飞天,如今已忘了逛过哪几号洞窟,只记住满目琳琅的惊喜。

 在其中一洞窟和暂居窟内临摹的画家相遇,这位“洞穴人”衣衫褴褛,头髮稀疏油腻,但精目发亮,神采飞扬。地上一大堆临摹画稿,还有一个大木梯,“洞穴人”告诉我,已在此寄居数月,暂还未有离开的打算,他比划着在木架上爬上爬下画画。我因长时间抬头仰望窟顶,已颈硬头痛,还问他:你脖子疼不疼?

 后来导赏告诉我,临摹敦煌的画家过的都是苦行僧式生活,当时还以为她说的是洞窟内不允许架电灯,只能依靠微弱光线辨识壁画。看常书鸿笔下所记,才明白苦行僧式临摹是何等艰辛。

 “我们没有梯架设备,没有照明器材,只能在小板桌、小木櫈上工作,对看不清的地方,就要一手举着小油灯,一手执笔,照一下,画一笔,十分费力。遇到大的画面,还要在梯子上爬上爬下,十分艰苦。特别是临摹窟顶画时,就更加艰苦,要昂着头,头、脖子和身体都成了九十度直角,望着窟顶看一眼,低头画一笔,不一会就会头昏脑胀,有的甚至噁心呕吐。”

 “敦煌当地的气候,冬季特别长久,一到十月就结冰了。颜料凝结,手指僵硬,阴凄凄的洞窟裏已不能着手,一直要到来年四月才开始转暖,一年中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只能在室内做一些研究整理的工作。”不能爬上爬下临摹,常书鸿形容是“最大的痛苦”。

 苦行僧式敦煌临摹,常书鸿甘之如饴,只因许多壁画已经没有了,或褪色了,这是没法避免的,而临摹是唯一把敦煌壁画无限绵延下去的补救方法,是一个艺术人自觉肩负起的保护使命。

 (跟随常书鸿看敦煌 · 三)

 程   文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029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