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作品重要
2023-02-10 4360 丁玉群 澳门日报
《给十九岁的我》是我本年最想看的一套电影,因为其主题和我近日的教育现象学研究是相关的——都是想透过艺术化的形式,反映青少年的成长体验。影片还未观看已下架,失落之余,同时也想起早前和朋友就成长纪录片的讨论:
“精彩呵!想过拍成纪录片?”朋友看到我写的研究案例异常兴奋,建议我参考英国广播公司,耗时五十六年把十四名儿童的成长拍成纪录片。“如果你明知自己的经历会实名公映,不会有保留?回看不会尴尬?”我问,大家相视而笑表示有所保留。无论如何,纪录片也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影像,所谓的真实是观众和拍摄者一厢情愿的心理投射。纪录片更适用于时代和景观变迁、人生成就、职业生涯等,而非孩子成长,因为他们年纪尚轻,且当中涉及太多有关私隐的考量。更重要的是,当事人不是演员,为何有“演”的必要?
既然匿名访谈足以让我们了解一个人的成长;改编故事能够更好地提炼和聚焦,为何必须要拍纪录片?有求才有供,如果人们放下对真人骚“虚幻的真实”的投射,就不需要拍这类以展示个人私隐为卖点的纪录片了。
鏏 而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