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偶 怨偶 “木偶”
2023-02-10 2235 叶良翰 澳门日报
《安娜 · 卡列尼娜》是大文豪L ·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据闻有本澳剧社筹备把它改编演出。记得很久之前,本澳剧社也曾演出过大文豪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当年深受本澳观众欢迎,演出多场,座无虚席,是一个大胆而有所收穫的尝试。
在大文学家的警句中,有这么两句话:“幸福的家庭大都一样,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不同。”和“世上没有比床笫之间的悲剧更折磨人的了”。托尔斯泰就是亲身经历其苦的人士了。他虽是贵族子弟,却有一颗人道主义的心灵。他从旧俄沙皇专制社会中,目睹了广大奴隶和农民的血泪斑斑生活,良心觉醒而付诸行动;除了在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中反映了他的观点外,还在晩年毅然把剩下的庄园和财富分给了农奴,他这种言行引起他与那同为贵族出身的太太长期不和,在感情上互相折磨。结果,托翁在严寒的冬天,独自死在小旅舍中。
在不少文学作品中,都会以这种夫妻伦理关係为主轴,一般可看到三种类型,其一是佳偶;其二是怨偶;其三是“木偶”(个人的拙劣比拟)。
世上佳偶也不少,因为善良的人始终居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从历史记述中,从经过艺术加工的文艺作品中,都可以认知古今中外许多情比金坚的佳偶,终身厮守,以至为了成全对方和家庭而付出了自身的一切。
至于怨偶,世上当然也不少。我曾欣赏过一部闹剧电影:一名汉子停留在闹市的高楼上犹豫不决想要跳楼自尽。到场的官方谈判专家问围观者:“他最亲的人还有谁?”有人答:“他的老婆啰!”专家马上把企图自杀男人的妻子叫来,以便打动对方;岂料那妻子刚赶到,那男人一见老婆的面,便一跃而下。
在封建社会中,不少婚姻都是盲婚哑嫁,因此,这些男女便成为了无感情的“木偶”,被动而无奈地相处下去。当然,这些人之中,也有日久生情,变成佳偶的啊!
鲁 茂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