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二年新名词
2023-01-14 3740 汤平 澳门日报
近年不论在网络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看不懂意思的名词出现。这些词彙有个共同特徵,若把它们拆开单独来看,是能够认读出来的,一旦将两至三个认识的中文字组合在一起,便感到困惑了。
三年严防的疫情,是新名词被创造的高峰期。二〇二二年末,内地网民尝试把这些名词分类整理,数量接近三百个,有些早已存在,但大部分是在疫情期间独创,其创造力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他们把防疫相关的词彙分成十四大类,从基本的毒株分类、对确诊者的称谓,到检测方式和政策管理等,除了第一项外,每个类别都有二十个以上的名词,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亲身经历是理解语言真正意思最好的方法。我在那篇文章中,抽取了几个新术语想请大家一起看看,是否能够解读出背后的含义:阳康、软隔离、大白、入室消杀、滚动式核酸、时空伴随者等。
起初我看不懂“阳康”的意思,后来上网查看才知道是解作阳性康复者,但是有点疑惑为何会用“阳康”来特指身体状况,试想平日发烧感冒康复之后,也不会特别说自己“烧康”或“感康”。
除了创造新名词,内地也流行词彙缩写,藉此节省打字的时间,或避免直接触碰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而使用拼音及暗喻词。比如使用“S”代表“死”、“dd”用以打招呼、“躺平”表达生活态度,“赢到麻木了”是“赢麻了”的简写,不只是意指胜利,也会用作反讽。
新名词层出不穷,一方面印证了人类的创意是无穷无尽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语言的词彙也在逐渐减少。正如奥威尔谈及的,如果思想侵蚀语言,语言也可以侵蚀思想。
樱 花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