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也斯
2023-01-09 4503 孙太一 澳门日报
这阵子有机会看到也斯(梁秉钧)早期的作品,实在令人惊讶。除了诗人的知识面十分广以外,他的艺术青春期也显得特别短。也斯十四岁便开始发表诗作,期间有四年左右属于青春期的作品,那些作品的特色是情感较外露。我们难得看到也斯愤怒、狂野、飞扬及思想充满跳跃和自由联想这些面向。然而,到了十八岁前后,诗人基本上已清楚定出他的诗歌方向。简单来说,少年也斯(这裏引用了黄淑娴在《也斯的六十年代》对也斯的称谓)认为诗歌要达到真正的空灵和超脱,必须以人间为灵感的泉源。那年是一九六七年十月。
为什么也斯在一九六七年十月对自己的诗歌理念突然清晰起来?我也无法说得準。当然,诗人刚刚完成中学上大学去,也许会有不少啓发。除此以外,也斯当年写的一篇评论文章透露了一些端倪。那篇散文式的文章题为〈空白〉,诗人借周梦蝶的作品〈空白〉探讨他对诗歌的看法。回想起来,也斯这种对诗歌的看法打从那时开始已定了下来,直到他去世前都在关注日常生活的话题,亦即是他十八岁时说的人间。周梦蝶是台湾蓝星诗社的诗人,形象鲜明,很长时间在台北的武昌街摆书摊,加上他礼佛习禅,终日在街头默坐,成了台北文艺界一道重要的风景。少年也斯深受周梦蝶其人及〈空白〉的影响,认为周梦蝶在思想上追求的虽然是超脱和空灵,但他始终没有避开繁华闹市。相反,诗人执意在市声中修禅。也斯在文章最后部分用了一个比喻来作说明,他认为画作中留白的地方包含的意义特别丰富,但这些空白是需要人间烟火把它衬托出来的。
少年也斯写这篇评论时只有十八岁,但他对诗歌的领悟已十分成熟,他艺术的青春期俨然已过去。
区仲桃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uedu/1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