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实验

2022-10-23 1857 孙鹏翔 澳门日报

 回顾过去三次在剧场看《雷雨》的经验,只有在北京看人艺演出的才比较接近原着。我用“接近”是根据过去阅读曹禺本人对各种搬演的增删、诠释的态度,要不就是不满,要不就是反覆、不确定。九七年到石家庄参加曹禺学术研讨会,忘了为什么有一个环节,是跟着一班专家学者走进了一个小房间,大家围着一部小电视,然后放映了小剧场《雷雨》的片段,放映后导演跟大家简单介绍演出和改编的背景,一众学者就展开讨论和提问。该版本将周家的大屋变成一个废墟似的意象,佣人鲁贵拿着油灯说“这里曾经闹鬼”开始了整个演出。最大胆的尝试是这个版本把其中一个角色鲁大海删去,希望改变阶级斗争的单一诠释。这个版本的导演正是现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一九九九年澳门戏剧社邀请王来澳排演这个小剧场《雷雨》,以粤语演出,迴响不小。

 而最近除了足迹小剧场演书节上演了《蘩漪4.48》,也在网上得知香港爱丽丝剧场实验室为中学生演出了《解构雷雨》,虽然没有正式观看到该演出,但是从剧名、剧照,以及剧团过往的表演风格,其实验性亦可以想像。

 事实上接近九十岁的《雷雨》,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很具实验性的戏剧作品,它在道德观念相对保守的上世纪三十年代,公开谈畸恋、乱伦,而且剧中传递的西化“悲剧”观,也是过去中国舞台上少见的。剧本在文学刊物刊出后没有马上得到太多反应,反而在海外留学的学生留意到在东京率先公演,好评传回中国,才让剧作在内地被重视。不管从题材和美学都冲击着当时中国剧场、文化的边界,但又切中当时知识分子、年轻人的情感需要,《雷雨》由中国旅行剧团公演后,大受欢迎,推动了中国现代戏剧的职业化发展,为中国现代剧场美学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曹禺又在澳门 · 四)

 踱 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9659/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