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九八二年说起

2022-04-03 4230 李彬 澳门日报

 “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四十年影响力榜单”中的四十年,从一九八二年起,至二○二二年。为什么是一九八二年?要了解这一点,或者需要先着眼于中国戏剧史上“当代”、“小剧场”这些文学与戏剧的分期与定义,当然还不得不提“新时期”的分界点。

 已故戏剧学者田本相先生主编的〈新时期戏剧概观〉中提到“所谓‘新时期’话剧係指从一九七六年十月打倒‘四人帮’到现在的这一段时期。但更确切地说应该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他又将“新时期戏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期,这时期美学与题材都“恢复和发扬了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的战斗传统,直接或间接将矛头指向‘四人帮’的种种罪行”。第二阶段即为整个八十年代;第三个阶段则由九十年代开始。

 “新时期戏剧”的第二个阶段,也同时被田本相视为中国小剧场戏剧的“第二次浪潮”,他认为“第一次浪潮”是“五四时期”宋春舫等引进而掀起的;而第二次浪潮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以一九八二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绝对信号》(林兆华导演,高行健编剧)作为开端”,正正与“四十年影响力榜单”的起点相符,时间上显然是设定于“文革”结束后,戏剧类型以“小剧场戏剧”为主。

 一九八二年澳门戏剧活动也处于文革后的“重生期”,虽然只有海燕、澳门、晓角三个剧社,但以当时的澳门人口,以及人们有限的日常娱乐而言,已算相当活跃。不过这时期澳门的戏剧创作还算相对薄弱,原创作品的数量赶不上演出量,加上对中国话剧的继承,以及对世界戏剧新潮的需求,虽然出现了海燕《夜天堂》(王强编剧)、晓角《虚名镇》(李宇樑编剧)等大型原创剧目,但八十年代初期的大型演出仍以西方翻译剧为主流。

 (原创当自强 · 二)

 踱 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817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