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抛头露面”

2022-01-30 3899 黄凡 澳门日报

 自二○二○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表演艺术的範式便一直在动摇与转移。从剧场美学、发表平台、观看技术等方方面面都进行着实验、讨论与争议,活动紧靠演出之后的剧场评论,岂能独善其身。

 剧评的範式转移早就于千禧年初,网络普及化以后便开始,然而这二十年来,还只是不断在发表方式、发表平台上进进出出而已。在参与式剧场流行起来后,评论人再不可以旁观之姿作论述,观演过程的身体参与亦不可缺,加上这两年因疫情而兴起的线上演出,又或行之已久的跨境交流必须以线上方式进行,评论人的观看技术、发表技术便迎来更多新挑战。

 先从发表平台说起。千禧年初网上留言板、博客(blog)先后兴起,澳门的剧场讨论区便于二○○○年到二○○七年间,至少先后出现了四个之多,评论博客、剧团博客亦应运而生,直至社交网站及影音分享平台大行其道为止。

 这些以分享为重点的网上平台,多数用于表演宣传途径,然而近年不少评论机构和独立评论人开始使用其功能作评论发布。例如香港IATC的演后评便早于二○一六年开始,邀请平日充满神秘感的剧评人“抛头露面”,以录像方式在演出场地外作即时拍摄,评论人不能像以往在键盘前反覆思量,而是对着镜头点评刚看完的演出,录影片段亦会上载影像分享网站。而近两年,各地又流行起播客(podcast),评论人开咪讲戏,独白、对谈,录音或即场也有。尤其在疫情爆发后,艺文类的podcast大增。人们经常在家中视讯会议、观看线上节目,大大考验人们的专注与耐力,而演艺评论播客“小明拆台”则认为podcast“这类可以让人一心多用的载体(根据调查,确实很多人在听podcast的时候是同时在做另外一件事情,如通勤、煮饭、泡浴缸、上厕所),以低能耗的方式填补了相对空白的时间”。

 (评论的範式转移 · 一)

 踱 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7743/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