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屋却无家
2022-01-09 2336 邢国均 澳门日报
《我的换楼秘笈》令人惊喜的是它在空间和表演上,都重视剧场性,没有刻意将它“写实化”,大大提高了观赏趣味。
林嘉碧将舞台设计将“屋”概念化成一个正正方方的平台,顶部及四面只有框边的线条,于是两个主要的场景︰旧居与新居在演员与观众共建想像中自由转移。“屋”只是个中性的空间,它并不等同于“家”,人在“家园”里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建立起“地方感”,而“屋”好多时只是一个样板、让人追求的慾望,并建基于他人的塑造。男女主角对“家”的想像与追求,其实只是被商场、政策所塑造,并非真正从“家”之所需来思考,是故即使得到了细屋换大屋的“合约”,最后还是有家等于无家,在邻居的边缘化下,继续要跟Ms. Dee签新的合约,继续流徙,像他们为豪装新居而消灭的游民。
导演李国威採用了这个几近空的空台来处理这个作品,演出的焦点便落在三位演员身上,欧梦秋演的Ms. Dee算是恰如其分,而主演夫妻的杨彬、杨萤映,一人分饰多角同时又经常要跟观众交流,对演员来说极具挑战性。剧中夫妻办起派对招呼四方邻居,几个不同家团的大人小孩之间的对话,完全是靠两位演员即场快速扮演,在角色转换之间又要让观众看到各人物的分别,以及交谈内容,我想不同场次的观众会有不同印象。我观看的是下午场,杨彬的能量明显有下滑感,但也不至于让整段戏散掉,杨莹映的能量和準确度则较高。
有人说澳门的演员缺乏脉络与体系,然而就因为没有主流、权威的训练方式,才不会千剧一面。事实上,澳门上演的剧种少,表演训练欠缺持续性,而且大多表演者和观众都满足于个人的本色表演,对表演的自省与自我提升不足,这些才是问题所在,也是我步出剧场后的戏外感慨。
(魔幻楼盘 · 四 · 完)
踱 迢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