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艺术教育发掘幸福感

2022-12-06 3146 杨承清 澳门日报

 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看不到的,只有用心,才可看得清楚。

 ——小王子 

 艺术课一直被视为“闲科”,因大家都只用“肉眼”去看,长久习惯只看重具体的成绩结果和考级数获取证书,试问:艺术课真的只是“闲科”吗?

 艺术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大量美感的体验和想像力的激发,这些美感的体验和想像力的激发,其影响与效用其实是非常巨大!是需从小长期培养的养分,经年累积后才能成为滋养生命的沃土。从中发掘的其一是幸福感!幸福感滋养着人生,需要特别用“心”去看,才可感受到幸福感的存在!

 当今经常有父母或祖辈在晚饭时催促正在打机的子女或孙儿进餐,甚至引起争吵……这正是因为双方缺少代入对方的感受、易地而处去体会话语背后的爱意,以至于长辈这种关爱常不被领情、晚辈的投入也没受到理解,真的坏了大家的情感。此时此刻幸福感何在?幸福感需要先有同理心,先要能觉察、体会自己,进一步才有能力看到、听到、感受到外界和别人的感受。而能代入对方的感受,易地而处去体会话语背后的情感,即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

 视觉艺术教育滋养“同理心”的培养

 视觉艺术教育提供了“同理心”的培育机会,课程中需要涵括感觉、洞察力(perception)和想像力的教学目标。人体的眼、耳、鼻、口舌、皮肤感官的发展形成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感官的感知。来自感觉、感知的体验和想像力能令人容易体会换位思考、易地而处而生的同理心,带来关爱、体谅、感恩,正面能量,使得自己和他人相处沟通更容易了,易获家人朋友的爱戴,感觉到幸福。在社会中,因为能同理他人,生起良知、尊重、守法、分辨善恶行为、建立道德观,个人感到平安,生起恬静的感受。同理心在小学阶段为早期建立道德价值观奠定基础,以便在中学时继续有更好的建立与发展。

 我曾经有一男学生,小五时平日易激动,和同学倾谈时常因别人的一两个用词而大为光火。小六时少见了他生气,好奇问他其中转变的缘由?他对我说:“视觉艺术课帮助我容易感受别人话语的意思,令我和别人沟通畅顺了。”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63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