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转纽约的艺术

2022-11-22 4929 Ymir 澳门日报

 世界知名的美术馆,馆内陈列的大作,全部大有来头。站在观赏者的角度,负责展览的工作人员,想必是行内专业人士,一幅画作应如何陈设,当然了然于胸,犯错空间几乎是零。然而,近期一单文艺趣闻,却作出零的突破,教人大开眼界。

 趣闻的焦点,是荷兰艺术家皮特 ·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一幅名为《纽约市1》的作品。蒙德里安,是几何形体派始祖,对现代建筑及设计影响深远。后人提起他的大作,大概会联想到他以红、黄、蓝为主色调,配以线条和方块组成的几何世界。但其实少年蒙德里安曾入读阿姆斯特丹的国立艺术学院,接受过学院派的训练,擅长绘画风景和静物,其深厚的写实能力,早被荷兰艺术家协会肯定。

 直至上世纪初,蒙德里安见识了毕加索和布拉克等立体派的作品后深受启发,自此转变了他的创作路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蒙德里安跟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发表反战宣言,期望透过艺术将生命昇华,作品亦愈趋抽象。直至巴黎时期,蒙德里安进一步建立个人风格,化繁为简,以最基本的直线、直角和三原色进行创作。

 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德里安为逃避法西斯迫害,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巴黎,先逃往伦敦避难,两年后移居纽约,度过其生命中的最后岁月。面对五光十色的国际大都会,当时已近古稀之年的蒙德里安,呼吸到自由与和平的空气,创作上仿如返老还童,作品用色更明亮更抽象,《纽约市1》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这幅作品完成于一九四一年,最初属于纽约现代美术馆的展品,及后辗转到了德国,自一九八〇年以来,成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首府杜塞尔多夫的艺术收藏品。跟蒙德里安同期作品相比,《纽约市1》更似一幅未完成的草图,尤其少了些标誌性的粗黑直线。

 有趣的是,今年十月,一名叫苏珊的艺术馆导赏员,竟然直指《纽约市1》在过去七十七年来,一直被馆方倒挂,却由始至终无人发现。苏珊此言一出,立刻成为西方艺术新闻头条。事前做足功课的苏珊,认为根据倒挂版本的《纽约市1》,底部由不同颜色、较为频密的横纹组成,这其实象徵天际线。今年初,荷兰正好有一场关于蒙德里安的展览。苏珊将《纽约市1》和其他作品对比,发现那些粗线条,其实是蒙德里安以抽象手法表达乌云密布之意。另一个证据,是一本出版于一九四四年的美国生活杂誌,内容包括一张蒙德里安工作室的相片,相中可见放在画架上的《纽约市1》,跟多年来馆方的陈设方向相反。于是苏珊信心十足,一口咬定《纽约市1》多年来被“翻天覆地”,实在大错特错。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629/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