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消失的信使

2022-10-04 1843 王琳 澳门日报

 说起最能反映宋时城市繁华风貌的绘画作品,莫过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五米多长的画卷裏,不仅绘製了数量庞大、行色各异的人物、牲畜等“活物”,更细緻描绘了当时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房屋、桥樑、城楼等风格显着的中式建筑。可以说,《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的一卷流动的“博物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画卷绵密紧凑,成百上千的人物和纷繁各异的活动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宋时民俗风物尽收其间。

 比起《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大手笔,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倒像是截取了这繁华街市之一角,单纯讲述了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之一瞬。李嵩善风俗画,他创作过许多幅题材大致相仿的《货郎图》,现有多种卷本存世,其中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卷为最佳。该画卷着重描绘了一位肩挑无数杂货的货郎被妇女和儿童围住的热闹场景。比起《清明上河图》中的精雕细琢,《货郎图》中的货物更有一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繁複和丰富。且看货郎肩上的两筐货物,少说也有数百件。这也是全画的重心,不由得让人仔细去咂摸和分辨那些品种繁多又拾掇得井然有序的百货到底有哪些。小时候听童谣裏唱“拨浪鼓,货郎来”,意即走街串巷的货郎多半是售卖小孩儿玩的拨浪鼓啊小喇叭啊一类的玩具。当然,从《货郎图》裏我们可以看出,货郎那满满两大筐货物可不仅仅只有孩童的玩具,一定还有一些日常的家居用品,还有女性日常用到的胭脂水粉、针头线脑这一类杂物。旧时的货郎,就是一个移动的杂货舖。他们也是商业相对蔽塞之处的福星,带来新鲜的事物和外界的消息。

 画卷的另一个重心便是那些欢喜雀跃的孩童了。一定是听闻货郎的吆喝或拨浪鼓声,从家中急急跑出来,有的孩子已经迫不及待扑在货郎的货筐上了。还有孩童扯着母亲的衣襟催促着她赶快前去,生怕去晚了,自己想要的玩具就被其他孩子抢光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神情都一派天真喜悦,彷彿他们一直在等待和迎接一个久未谋面的客人,而货郎则是一位从远方亲戚家带来礼物的信使。货郎的出现和存在一方面代表了商品经济的兴盛,另一方面则显示了古代乡村交通的不便利。远离城市中心的人们到交易发达流通便利的市集并不容易,他们依赖货郎这样的“流动货舖”来获取日常所需品。而最容易做生意的群体是儿童和妇女,这个商业定律可是亘古未变。你瞧,那些神色急切的顽皮孩童一定会让母亲买这买那的,要是母亲稍作迟疑,一定要坐在地上大哭耍赖呢。肩挑重物步行数里,还要每村每落去吆喝的货郎呢,一定很疲惫了,他也希望货物能早点售卖完,早点归家。待下次经过这些人家,又不知是何时了。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60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