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剧的读法
2022-08-02 5091 涂睿明 澳门日报
——不同的艺术相互生活在这里
时至今日,话剧、现代舞剧场、肢体剧场甚么的,还有雄心壮志,还有更多人为之倾心不已。艺术的魅力在于,被埋葬的过去的全部,因为思维模式的转换,瞬间又活了过来。当我们进入诗剧的演绎,灵感触摸着每一个词,所有的想法都动了起来,彷彿突然被甚么照亮了。
最初与陈晶晶导演聊的是做一场古玩城的诗歌空间阐释,因为有不少诗人来到花地湾古玩城,写了许多诗篇。“古玩”、“古董店”、“古玩城”甚么的很少入诗,当诗人以鲜活的语言处理了这个题材,某种溢出诗歌以外的审美也就抵达不同艺术家那裏。陈晶晶说:“对空间充满挑战的戏剧工作者,他们一直探索在不同空间演绎戏剧的可能性,除了正规的剧场外,户外公园、街道、酒吧、饭堂、咖啡厅、美术馆、老建筑、废弃仓库等场所都是戏剧发生的地方。这一次,戏剧工作者选了一个奇异的空间:花地湾古玩城。位于芳村喜鹊路的花地湾古玩城,迷宫似的古董店,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旧器物,每一个物件都带着自身有待挖掘的故事,等待着醒来。那幽暗的岁月与无言的时光,在一扇扇商舖玻璃窗之间映出人影憧憧,一段段来自遥远国度的倾述似乎在寻找着迴响。”对古玩城有这般见解,我相信陈导有能力把“花地湾古玩城”变成好玩的诗歌艺术发生地。
意外的是,与晶晶聊天的时候,她递给了我英国“直面戏剧”的开创者、剧作家莎拉 · 凯恩的《4.48精神崩溃》。直觉告知我:更应该去呈现这部先锋剧作。多年前,看过电影《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影片讲述德国军队佔领根西岛期间,岛上居民的食物被掠夺一空,人们只能靠土豆充饑,却也因为危机而举办起读书会,“每周五晚的读书会成了我们的避难所,周遭的黑暗只需要一支蜡烛便能驱散,看见新的世界在眼前展开。”这部电影的情节一直在我脑海裏缭绕,在绝望的战争年代都可以用“读书”来续命,处于疫情年代的无望,也不能放弃生活。这也许是我们想去做点事情的初衷。
那天在琢磨《4.48精神崩溃》时,内心跳跃出一个意念:诗剧的读法。这个概念让我的内心清晰起来,就像以往我做《诗歌与人》的选题,甚至国际诗歌奖与广州新年诗会,某个点让自己兴奋起来,就像遇见自己早年的诗歌气根。当然,诗剧也不是新的表现形式,二○二○年的广州新年诗会就把叶芝的诗剧《伊美尔的唯一嫉妒》搬上了舞台。不过,“诗剧的读法”这个念头流过内心时,世界又在眼前蕩漾起来。儘管二○二一首届阿那亚戏剧节上做了“环境戏剧朗读”,但专门开拓诗剧的另类演绎的还是非常少见。戏剧涵盖的範围无穷无尽,你得把嘴裏死死咬住的“剧”鬆开。诗剧不是专横,它是开放。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