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挂的突破
2022-04-26 2071 不周山散人 澳门日报
——巴黎“巴塞利兹回顾展”
巴黎庞比度艺术中心由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举办“巴塞利兹回顾展”(Baselitz: La rétrospective),乔治 · 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1938-)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于二十世纪下半叶为德国艺术树立了全新的形象,而且,自一九六○年以来,对国际艺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塞利兹原名汉斯乔治 · 科恩(Hans-Georg Kern),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的巴塞利兹小镇,于东柏林的汉堡造型艺术学院(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受教育,因“社会政治欠缺成熟”而被驱逐,逃到西柏林并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从以往的种种教条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自由而混杂、有故事内容并充满传奇色彩、主题独创而奇特的绘画风格,从一九六九年起创作的上下颠倒展示的作品成为他的标誌,由此他在美术史上开创了混合具象与抽象、表现与象徵的艺术语言,深受上世纪六十年代意大利矫饰主义、表现主义、原生艺术以及非洲雕塑等的影响。
巴塞利兹对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抽象绘画进行革新,在具象作品中融入令人叹为观止的意象,旨在引出观者的强烈体验。在长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裏,巴塞利兹不断革新自身艺术实践,从不被某种固定风格束缚。他运用油画、雕塑、版画、草稿等不同媒介进行创作,并对其重新定义。巴塞利兹喜于直白自己的率真,从零出发,提出问题,敏感而不修饰,粗犷而自发,并不刻意重构秩序,让作品自成秩序,就如他对自己作品概括为表现“被毁的秩序、被毁的国家、被毁的人民、被毁的社会”。
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六年间,巴塞利兹在柏林试图开创新的画风——一系列以英雄为主题的作品,其中的代表作有《伟大朋友》,描绘了两个伤痕纍纍、衣衫褴褛的男人身着破烂的军服,赤脚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蹒跚而行,以传统巨幅历史绘画的形式提醒着德国人曾经的悲剧。
当概念艺术的支持者宣布绘画已死时,巴塞利兹坚持绘画创作。他三十岁时寻找一种彻底打破忠实再现的方法:“对我来说,问题在于不画轶事或描述性的画面。另一方面,我一直讨厌抽象绘画理论的模糊任意性。倒置的绘画给了我解决图像问题的自由。”在远离波普艺术和写实主义的同时,他在一九六九年创作了他的第一批倒置作品,更以手指来作画,如《手臂与躯干之间的三角》,就如标题所示,艺术家对空间的重视,以三角形来定义手臂与躯干的关係,在这之间他画了一只翅膀,寓意对自由的追求,并预言他的“新形象”的到来。一九七○年,经销商和收藏家弗朗茨 · 达勒姆在科隆展出了这批倒置的作品,引起了轰动。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