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少年二三事
2022-04-19 4369 倪方六 澳门日报
今年一月,伦敦国家美术馆展出十八世纪英国着名画家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的代表作之一《蓝衣少年》,随即成为美术馆的焦点。
《蓝衣少年》之所以引人注目,除了庚斯博罗用色破格,机会难得更是主因。这幅画现由美国亨廷顿美术馆拥有。一百年前,美国铁路大亨亨利 · 亨廷顿以当时的天价投得《蓝衣少年》,打破当时艺术品拍卖价最高纪录。在《蓝衣少年》离开英国前往加州之前,伦敦国家美术馆特意展出这幅画,为《蓝衣少年》“饯行”。过了整整一世纪,这位丰神俊朗的“游子”,在机缘巧合下再次踏足英国故土。同场展出的作品,更包括庚斯博罗的啓蒙、比利时着名肖像画家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画作。
表面上看,《蓝衣少年》不过是一幅赏心悦目的肖像画,然而画布上呈现的风格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话说庚斯博罗早在而立之年已是饮誉国际的肖像画家,当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是同样靠肖像画成名的雷诺兹。两人同获英国皇室青睐,分别为皇室绘製不少佳作,风格亦各有千秋。但两雄相遇,雷诺兹总想跟庚斯博罗一决高下,经常对后者口诛笔伐。既然下了挑战书,庚斯博罗只好应战,英国画坛从此分成两派,不时兴风作浪,亦乐此不疲。
两位大师开战,耍嘴皮当然不够,在画布上见真章方为上策,历史上一直流传的故事,认定《蓝衣少年》就是庚斯博罗和雷诺兹直球对决的代表作。一次,雷诺兹授课时,向学生分享用色及构图心得:冷颜色不能多用,尤其是蓝色;就算要用,也不能放在画面正中央。庚斯博罗得悉后,对雷诺兹的绘画“法则”嗤之以鼻,挥笔创作《蓝衣少年》。明眼人一看,这幅画攞明冲着雷诺兹而来:画中少年左手叉腰,神态自若,神情严肃地直视观众。全画以蓝色为主调,夹杂背景的淡黄及少年脸上的暖色,以中和色调上的“冷感”。庚斯博罗艺高人胆大,在画中用上的普鲁士蓝,更是当年第一只人工製成的颜色,在当时而言可算相当前卫。
《蓝衣少年》另一吸睛之处,无疑是少年那一身光滑柔软的绸缎,除了尽显庚斯博罗的细腻画功外,亦引起了一些关于这身服饰属于哪个时代背景的讨论。有研究服装时尚的历史学者认为,蓝衣少年的衣着风格,比庚斯博罗完成创作的时间早了一百三十年。如果再细心观察外衣设计,庚斯博罗的《蓝衣少年》,跟范戴克的《少年佐治维纳公爵与法兰西维纳勋爵》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一种解读,自然是庚斯博罗致敬范戴克之举,而他古老当时兴的风格,其实亦不过反映十八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爱走怀旧路线的喜好。身为十七世纪的肖像画大师,范戴克自然而高贵的画风,影响了英国肖像画的风格长达一个半世纪,庚斯博罗的《蓝衣少年》便是明证。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