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娱乐化

2023-10-17 3798 七弦弄月 澳门日报

 以大师真迹画作招徕观众,是各国博物馆行之已久的宣传策略。然而近年科技发展猛进,串流影音平台多不胜数,静态展示的模式,逐渐受到所谓“沉浸式艺术”(Immersive Art)的冲击。这类艺术展览模式,场馆内不一定有实体画作展示,取而代之的是售卖一种多媒体视听体验,透过现场大型光纤投映幕墙,以特效影音呈现画家作品,让参观者可以沉浸在一个虚拟的视听空间之中,近年广受全球欢迎的梵高沉浸式艺术展便是其中的例子。

 传统与创新,不一定二元对立。然而以画会友的美术馆,观展人次屡创新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疫情期间,美国一些传统博物馆就算免费入场,观众却依旧寥寥可数;那边厢,一场多媒体视听艺术活动,即使门票高达一百美元,却仍火速售罄。面对突围而出的竞争对手,一些“老牌”博物馆依然气定神闲,以不变应万变。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贺宁(Max Hollein)更是斩钉截铁,直言这类官能刺激的体验是一种娱乐而非艺术,毋须对其亦步亦趋。

 虽说百货应百客,但市场供求关係毕竟最诚实。美国《华盛顿邮报》一篇报道,曾讨论这种“沉浸式艺术”为何深受民众喜爱。例如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在二〇二一年便举办了以梵高为主题的沉浸式艺术展,市场反应相当热烈。《邮报》访问了一些参观者,其中从事金融业的柏莉斯自称是梵高迷。在实体画和视听展之间,她选择了后者,更意犹未尽地两度观展。被问及为何如此雀跃,柏莉斯直指场馆内的光影效果教人惊叹,令她仿如“步入”梵高每幅画的情景,并沉醉其中。

 当叫好不叫座是“艺术”,叫好叫座便会被标籤为低人一等的“娱乐”。这种非黑即白的观念,在今天的美国文化圈,仍然无处不在。卡路伯克是多媒体艺术创作公司Meow Wolf的创办人。他曾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丹佛和圣菲等地先后举办沉浸式艺术展,吸引超过一百五十万人次观赏。他认为,传统博物馆应该正面看待科技和艺术的互动关係,而非煞有介事,将大众的品味归类为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娱乐”。

 在美国及加拿大举办过不少“沉浸式艺术”展览的多媒体製作人艾金宝则认为,他近年的製作都以梵高为主角,纯粹因为这位荷兰传奇画家知名度高,能吸引大量美国本土及海外访客参观。除了透过梵高的书信和画作,将他人生故事串连起来之外,场内亦设有以太阳花为主的布景摆设,方便参观者拍照打卡。梵高展为访客带来的惊喜,令艾金宝相信亲历其境的视觉体验,在未来仍大有可为:“我们尊重博物馆,但冷冰冰的参观环境,背后其实是假设参观者有一定程度的艺术文化知识及修养。但我们的展览不一样:只要你一踏入场内,睁开眼睛,竖起耳朵,我们就会带你走进一场不平凡的艺术之旅。”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44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