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在手”故宫上博珍藏恽寿平书画特展序
2023-09-05 5098 松小果 澳门日报
恽寿平,号南田,江苏武进人,与“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并列“清初六大家”。早年饱经战乱离散、改朝换代等变故,潜心鬻画以供朝夕,却不忘入世中求超逸,笔墨规矩中求蜕变。恽氏为常州派宗师,没骨花卉乃一代之冠,别开生面,山水画成就极高。
作为写生正派大雅之宗,南田的没骨技法灵活多样。以是次展览的数幅牡丹图为例,作于康熙十四年(1675)的《山水花鸟图册》和康熙二十五年(1686)的《设色花卉册》,同样以北宋徐崇嗣法绘牡丹,前者採红白二色重彩,花体浓豔雍容却不刻意求工;后者以浓墨勾叶筋,以粉笔、胭脂层层渲染的紫牡丹极妍尽态,气韵生动。《春花图册》中的白牡丹设色明净,用笔渲染更为从容;《牡丹仙杏图扇册》中的紫红二色牡丹,勾染结合,一气呵成,复还本色。成熟之作如《杂画图》中倣元人笔意的墨色牡丹,花瓣多以乾笔写出,再以小写意点墨为蕊,冷淡幽隽,逸韵天成。
恽寿平崇尚独立思考,画论见解独到。画花卉者易于板滞,南田认为写生先敛浮气,绝去笔墨畦径,方可达空灵澹蕩之境,故其花鸟画大异于时人涂红抹绿、脂粉华靡之态。他亦重视笔外之意,提倡作画须于皴染不到处着意,运其神气于人所不见——“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惟“淡”、“逸”、“曲”、“深”,方得自然三昧。南田追求“以形传神”,也强调“摄情”之重要,完美示範了画家如何在写生中表达主观感受,可谓以文人画的格调对院体花鸟画重新演绎,大大拓阔了花鸟画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
是次展览涵盖恽寿平所绘花叶蔬果、鱼鸟萍藻、山水巖壑之精品,他虽偶尔自诩“造化在指腕间”、“欲令真宰妒我”,“师造化”却始终是他的艺术核心。而其“师造化”,确有身体力行的一面。自称“南田灌花人”的恽氏,编篱种花,吟啸其中,兴至抽毫,借物言志,如绘古梅以誌坚贞骨不媚。又如绘画蔬果册页时,恽寿平不禁想到其供人赏玩的画作中虚构的自然,与江南百姓面对的旱灾饥荒,叮咛“惜竹不除当路笋,爱松留得碍人枝”,重视花鸟画怡情说性的教化功能。可见追求高逸的南田并非不吃人间烟火,其师造化乃以护生为基础,情感真挚,故能动人。
澳门艺术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自二〇一一年起携手合作,先后成功举办了“四王”、吴历等五家书画展览,今藉恽寿平三百九十周年诞辰之良机,呈献“造化在手——故宫、上博珍藏恽寿平书画特展”,精心遴选一百八十多件来自故宫、上博的佳作莅澳展出,以圆满“清六家”书画与澳门的缘份,亦是三地博物馆深厚情谊的又一见证。展览以“南田真迹”为骨干,并设“南田后学”、“同道艺友”两个单元,集恽寿平之代表作及其家人、弟子与艺友之精品,以彰恽氏不凡之艺术和人格魅力,凸显其传承与变革的划时代意义。又配以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全方位探讨南田画学之深广,如岭南画派奠基人居巢、居廉正是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没骨画法的基础上,创撞水和撞粉法,进而影响了澳门画坛的创作走向。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