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现场与澳门相遇

2023-08-01 1635 王学富 澳门日报

 ——“铁蒺藜”胡佳艺澳门驻场计划

 “艺术家驻场计划”是“牛房仓库”澳门艺术团体筹划的重要活动之一。澳门中西糅合的文化氛围为艺术家提供了足够的创作素材及灵感。近年来,已共有二十多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来到这座美丽小城进行研究、创作,并展示出创作成果。他们分别来自成都、西安、重庆、广州、珠海、台北、香港以及法国巴黎、德国布伦瑞克、韩国首尔等城市。

 今年“牛房仓库”邀请的第二位参与驻场计划的创作者是胡佳艺,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年轻艺术家。她生于新疆吐鲁番,现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在美洲、欧洲和亚洲等地参加展览,多次获奖,还曾在韩国光州市及英国曼彻斯特等地驻留。

 胡佳艺拥有一种强烈的艺术家使命感,她始终抱持着一种调动身体经验的敏锐,去将其所观察到的空间转换成为充满张力的艺术现场。本次经由驻场计划而生成的展览,题目源自胡佳艺十年前写的一首诗《铁蒺藜》——她希望引导观众感受环境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激发起对人与环境互动的思考。展览包含影像、装置及开幕时的现场行为表演《构筑物》:截取不同身体部位的多个荧幕与艺术家本身的“此在”相连结。

 胡佳艺驻留期间恰逢疫情逐渐消散,她也因此遇见了澳门优雅、独特、包容的一面。如何在这里保持作为“艺术家”而非“游客”的身份,贯穿了她此次的创作过程。于是就有了她在澳门驻地场所的行为:她装聋作哑、无声地记录了周边的声音,并将其编辑成了录影《逆时针》。

 而作品《铁蒺藜》,则是胡佳艺将一套盔甲带至重庆的一处废墟里,在茂盛的植物环境中不断努力进行展翅舞动的表演。此前订製了盔甲后,她发现盔甲确实非常沉重,严重限制了行动力,令自己无法以设想的方式行动。盔甲的设计是为了保护穿戴者,并成为其防御屏障。但胡佳艺发觉盔甲最终是一种束缚,不仅仅是妨碍移动,还囚禁着身体。这促使她重新思考,如何将盔甲作为一种表演作品的工具来管理。她坚持不懈,每次跌倒都会爬起来,推动自己去落实行动,并最终创作出了展览中由五个投影和盔甲物件等组成的现场装置——作为本次展览的点睛之作《铁蒺藜》。

 正如此次特邀的展览学术主持及联合策展人凯伦 · 史密斯所指出的:“胡佳艺的表演反映概念的模糊性:测试具良好意图的概念,却发现了实践过程中的缺陷。” 胡佳艺的作品展示了她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经验的深刻观察,并希望藉此唤起人们对社会和环境议题的关注和行动。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409/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