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寓言:场所之神与日常事物
2023-05-02 1782 顾广欣 澳门日报
由吴卫鸣和陈显耀组成的“一孖”艺术组合载誉归来,把去年参加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梦之寓言”展览移师塔石艺文馆展出。这是一个琳琅满目的展览。此“琳琅满目”既是指展品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照片、录像、装置、雕塑、手稿、大型相集,更是指整个展览最别开生面的部分︰一架又一架原放置在作品拍摄现场的器物,或者说,文物。如此缤纷繁盛得叫人目不暇给的展品,似乎都奔向“一孖”的创作旨趣︰“现实情景中的每一事物,都是开放的文本,象徵、隐喻着某种生活态度、某个秘密、某个誓言、某种关係;一丝慾望、一段历程、一堆谎言、一刻意念……所需要的只是,以肢体行为作出连串的在场解读,让良知揭示的荒诞场景转化成历久不衰的文献。”(见展览场刊)
这是一份野心不小的艺术宣言。“一孖”要做的不仅是当世的视觉艺术作品,更是要为未来存留见证的历史文献——如此,展览主题“梦之寓言”似乎可以这样理解︰在一个“后真相”时代揣着“有图有真相”的梦想,早早地为历史编写出一段寓言故事……
场所之神
在我而言,如果真的有那么一段寓言故事,那当中的微言大义只能留待后人去解读。但“梦之寓言”肯定是一篇神话故事——一篇关于“场所之神”(Genius Loci)的故事。拉丁文“Genius Loci”指的是地方、场所的神灵(The Genius of the Place),古罗马人相信不管个人或场所都有其守护神灵。挪威建筑学家诺伯舒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
)解释说,守护神灵可以“赋予人和场所生命,自生至死伴随人和场所,同时决定了他们的特性和本质”。在“梦之寓言”中,我们见到了一对神灵的形象:出现在每一个拍摄现场、有着翅膀的“天使”。这一对天使要守护及让观者注意的,是他们身处的“场所”:“结义堂”武馆、“美兴昌”铁器舖、合利铁器舖、哪咤庙里刘秋先生的住宅、收藏了大量弃置杂物的祐汉办公室,以及一个“充满记忆”的橙色空间。诺伯舒兹说场所是指“由具有物质的本质、形态、质感及颜色的具体的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一孖”巧妙地利用鱼眼镜头从低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场所”的整体面貌,然而这个圆形平面图只是可视的,却不是可感的——即使他们苦心孤诣地为每张平面照片画说明图,指出画面中物件的名称。于是又把与各个场所有关的物件同场展出:结义堂运动服、刘秋参加教会活动的照片、铁器舖的工具与製成品、祐汉办公室中收藏的各种物件等等。人文地理大师段义孚提出不要忽略“感觉的认知力量”,“一孖”显然不满足于只展示平面的“场所”,而是想要调动观者的感觉力量去“认知”这个场所。因为段义孚提醒我们,英语“I See”既指“我看到”,又指“我理解”;“去看和去思考是紧密相关的过程。”看到有形立体的器物,让理解更全面,也让思考更深刻——而这似乎是“一孖”这一对场所守护神灵希望观众去做的:理解与思考每一个场所的本质与特性。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