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光而行”艺博馆藏水彩画展序言

2023-04-25 2896 陈中 澳门日报

 水彩画是一种灵活生动、层次丰富的画种,盖因工具简单、可塑性高、使用便捷,遂成异地写生的上佳媒材。澳门的水彩作品,早期多为地誌画,及后多用于捕捉风土人情,在澳门艺术史及中西交流史中殊为重要。

 十六世纪中叶开始,澳门在东西方贸易、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的地位日益提升,吸引西方画家纷至沓来。旅澳名家如钱纳利、博尔杰等,多以水彩描绘小城风韵,西方人对昔日澳门的绮丽印象,亦多因水彩而来。许多人仅仅把水彩当作习艺入门,澳门几辈画家却视之为毕生志业,亟力传承、精进、开拓,使澳门的水彩创作至今亦相当活跃,堪称濠江名片、画坛大宗。

 为推动和深化中葡的文化艺术交流,澳门文化局与葡萄牙澳门科学文化中心特意于里斯本共同举办“沐光而行——澳门艺术博物馆藏濠江风景水彩画展”,展出艺博馆收藏的十七位澳门艺术家共五十件澳门题材作品,呈现一九七〇年代至今澳门水彩画创作的多元面貌。展览名为“沐光而行”,兹因水彩以色彩、光线、明暗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寓意这场跨越半世纪的水彩之旅,跨域而至光照充沛的南欧;也因题材以澳门文化风景和街巷风情为主,多为日照下的写生之作;亦取澳门老中青艺术家前赴后继,在澳门艺术发展的光明坦途中积极向前之意。

 是次展览挑选多位前辈名家和年轻新锐的佳作,既承先启后,或另闢蹊径,亦推陈出新,对光的处理方式尤其不同。郭士、杜连玉笔下的渔歌帆影,前者的《归航》含蓄抽象,着重表现氤氲大气中的余晖;后者的《澳门帆船》饱满奔放,更强调海上船影和粼粼波光。同样旨在呈现宁静时光,青年画家黎小杰幽微诗意的新作《秘密花园》,和前辈谭智生酣畅潇洒的《南湾花园》、《卢园一角》相映成趣。廖文畅的《玫瑰堂前地》和黎鹰的《板樟堂之夜》,从白天或黑夜、正面或侧面切入同一场景,各有千秋。前者清澄光亮,爽朗轻快;后者斑斓瑰丽,质感强烈,兼容英式水彩的暖调与中式水墨的意象。蔡树荣的《凼仔地堡街》和潘锦玲的《翠染路环》,或神秘冷峻,或柔和超然,皆能渲染出静谧空灵的离岛魅力。师从甘长龄的吴卫坚二〇二二年的作品《白马行的一天》,和甘氏创作于一九七〇年代的《澳门街景》遥相呼应,一脉相承地以精细入微的笔触,呈现澳门的街巷风情、纷繁万象。

 水彩画便于塑造绚丽朦胧、轻巧写意的效果,使岭南景致和南欧风情和谐共融。里斯本和澳门互文式的城巿肌理,让两地人民不约而同带着乡愁,细看画中似曾相识的斜坡窄巷、葡式石仔路和百叶窗,乃至楼宇间坦蕩晾挂的衣裳。漂亮的教堂、肃穆的寺庙、典雅的中式园林、雄伟的西式炮台、巍然的古墙、热闹的街角、式微的三桅帆船和三轮车、消失的木屋区、知名的小吃店、无名的老树等典型的“澳门日常”,在绚烂流丽的水彩中乍隐乍现。这些画作不但展现了变迁中的澳门地景、世遗建筑、百姓生活,亦是澳门从历史小城变成国际都会的吉光片羽。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77/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