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影社”张钊瀛的澳门剧场

2023-03-14 2451 那国毅 澳门日报

 ——2+0/1+1 艺术家驻场创作计划

 “东方影社”、“东方戏法”是近几年来张钊瀛的剧场实验,他使用绘画、装置、影像等综合的创作方式来营造他近几年的“处境”。张钊瀛是广州人,在本澳攻读博士,常来往于澳门、广东、重庆、上海等地的他彷彿是一个“航海员”,在不断发现新大陆,于是这次他使用了“航海”的概念来重造一个“文化剧场”。他利用诸多的複杂地方性元素对地缘及社会话题进行游戏性的隐喻性表达。近期的作品得益于他在澳门科技大学读书的收穫,异域的文化带给他独特的文化体验,他曾坦言自己一直比较留心观察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文化差异会给不同的人群建构出各自看待世界的角度。特别是从本土文脉出发反思人个体的生存状态,如何积极成为当下事件中的参与者、製造者、解读者。其作品在修辞与创作观念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在面对今天时代和历史的时候,张钊瀛用自己的作品注解了凝视和怀疑。

 我们不难看到裏面有他收集回来东方的石雕龙头,被改造的西方雕塑、马戏团、游乐场等一系列场域的组合,包括手工业丝网印刷机上的船只。这让我们想到早期利玛窦与其他传教士来到澳门后对这边“新大陆”的好奇与发现,他是文化传播的使者。澳门是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场域,张钊瀛正使用这种在地的肉身经验去重构了一个“航海大发现”后的“展示癖”。这种挪用、拼贴常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有所体验,而最终像陷阱般的将观众拉到了一个“荒诞剧”当中。观众的经验被打破,大家会迷恋他所创造的剧场。这让我想起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 · 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张钊瀛一直强调“处境”,当大家都在期待结果时就如“戈多”般的虚无、迷离以及不知所措,因为最终他的作品是希望通过“物”去调动人的“集体意识”。

 这也是观众每次“阅读”他的“剧场”都有新发现的原因。他的剧场重视场景,但这个场景多少有些类似于极少主义所推崇的“场域”。“场域”的形成,一个基本的目的,是希望吸引观众,甚至让观众的观看也成为作品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这个“场域”还隐含着另一个目的。表面看,艺术家为自己的作品,以及为想像中的观众设计了一个观看的场域。但是,一旦观众进入这个场域,就会发现,这个场域是艺术家设下的“陷阱”。对于观看者来说,它们既熟悉又陌生;既希望融入其中,又会感到格格不入。于是,场域会弥散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让观众的审美期待彻底地落空。这也是“东方影社”在澳门在地的一次重要呈现。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58/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