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中的有根有据

2022-12-15 4145 殷啸虎 澳门日报

 尼修斯

 上文讲到剧场禁忌,似乎没有甚么理据,迷信居多。不过有些禁忌看似神秘,其实有根有据。在西方舞台上不放三支点燃的蜡烛,以免有不幸之事,而靠近三支蜡烛中最短那支的演员,很快会结婚或者死亡(嘿!结婚也算是不幸?),十分无厘头——其实这可能是一种警告——在未发明电力前,剧场用蜡烛或者油灯照明,一不留神,便会烧着帷幕或戏服,剧院因失火而毁于一旦,搞出人命,在历中上至少有数百剧院是因此倒闭。三支蜡烛的禁忌,便是吓你一惊,让你留神。

 在剧院里不可以吹口哨的禁忌,也是如此。现在的舞台,演出进行时,不同岗位的后台人员以对讲机系统沟通,幕起幕落,布景进出,观众安坐看,后台忙得很。在数百年前未有科技的配合,后台人员是以不同组合的口哨声来指示布景升降。如果演员或者观众乱吹口哨,很有可能引起误会,导致一桿急下,压伤演员。这个禁忌,在台湾供奉西秦王爷的剧团也有,而且是连锁式的:对将军不敬,吹走了演出机会,而且吹口哨像呼唤狗,而戏台有“狗不可以上台”的禁忌,因为狗爱争斗,会引发团员的不和争斗。这些禁忌环环相扣,不可小觑。

 在中国舞台有演出前的拜台仪式,隆重地备三牲酒礼,简单的至少点起神香,拜四方神明,祈求演出顺利。这习俗不单只是传统戏团一直保留,在澳门有不少现代剧团都会沿用。有时,外国朋友来探班时,看到一班搞实验剧场的年轻人,在一分钟前仍是嘻嘻哈哈,突然变得一本正经,人人手持神香虔心祈求,不禁啧啧称奇。我很喜欢这个拜台仪式,非关神鬼,当后台在忙碌準备,也会喧哗闹笑,在演出前进行一个静心仪式,拜台过后,人人变得专心一致,进入角色,常有奇效。澳门有不少剧场人是在台湾学成归来,也带回一些特色,祭品中必有一包绿色包装的着名零食“乖乖”。这是台湾特有的“乖乖文化”,不单只是舞台合用,有机械设备的地方更是广泛流传,在设备旁摆放“乖乖”,取意能“让设备乖乖运作”。它不能好像我们平常的拜神鸡,拜后大快朵颐,而是不能打开食用的,包装必须是绿色则是因为机械设备在正常状态中的灯号都是绿灯,红色黄色灯号都表示有故障。“乖乖文化”常用于工厂、机房、实验室、银行,甚至成为可以破例带进加护病房的食品。有天如果你在台湾的提款机上看到一包“乖乖”,饿了也不要偷吃,还是“乖乖”把它放下吧。

 剧院满是禁忌,演出内容却往往百无禁忌。把鬼神仪式放上舞台的,在香港有个传奇演出《破地狱与白菊花》,自二〇〇八年首演至今十四年,由小剧场演到大台,场次过百,被喻为香港舞台独脚戏经典,今年年头更做了声称最后一次的第十次重演。它是香港演员黄咏诗经典之作,她的祖父是一名道长,家族生意是道教打斋法事;她跟母亲生活,自少在天主教女子英文学校唸书,完全没有接触道教礼仪;祖母仙游,她首次看到黄氏家族大型打斋仪式,深受震撼;在“险些被烟火焗死”和“完全唔知自己做紧乜”的冲击加上在中西文化价值的冲突下,道教仪式意外地成就了黄咏诗这套百无禁忌的黑色幽默名剧,在台上她示範“破地狱”,说生死,让观众从另一角度看人生。这个戏曾在澳门演出,演后和黄咏诗曾有饭聚,下次再为读者说说这戏。还有另一个由海潮和世钧在澳门文化中心演出的《盂兰盆 · 祭》,也会一併介绍。

本文或来源网络共享或用户投稿文章,不代表澳门新闻日报立场,转载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eeea.com/yishu/3412/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更多

精心推荐

更多

TAG标签

更多

联系我们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82065986)

电话:0592-5197200

扫码手机访问

扫码手机访问